2021-01-21来源:浙江在线通讯员 赵蕾 项乐也 洪千然
浙江在线杭州1月21日讯(通讯员 赵蕾 项乐也 洪千然) 新鲜捕捞的黄鱼不到12个小时就能出现在浙江省各家各户的餐桌之上。以近海捕捞营生的舟山小岙村村民再也不用担心滞销问题,再也不用面临“放鱼归海”的困境,与此同时一幢幢新房在小岙村林立。
这一切源于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沃瀚文和他的队友“朝鱼夕食”项目。“朝鱼夕食”顾名思义,早上捕捞的鱼晚上就能吃到。浙财大的这群学生通过该项目将最佳生鲜期的鱼货以最优配送送达消费者手上,致力于解决小型渔船鱼货滞销问题,打造扶贫助农新模式。
夹缝找商机,抚平渔民痛点
“要善于利用身边资源。”老师的一句话语,让沃瀚文想到近年来家乡舟山渔村人民的生活。“身边的亲朋好友中有不少人都是以打渔为生,打上来的鱼不能及时出售一直苦恼着他们,何况大渔船的出现更是覆盖整个消费市场。”由于大型渔船的兴起,加速小渔船数量锐减的步伐,让渔民所捕获的海鲜无人问津,成为小渔船渔民的痛点。
面对大渔船大规模、高技术的挑战,“朝渔夕食”项目利用网格化管理概念,将相邻的几个渔村划归为一个单元网格,同小渔船渔民签订协议,帮助他们的水产品打包销售。在储运和运输方面,与舟山胡记水产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先进的冷冻技术和设备来保鲜。同时他们与顺丰合作,完成高效率配送,确保水产新鲜度。
此外,通过搭建社群,客户提早预订水产品,选择送达时间。有了稳定的买方市场,抚平小渔船渔民们每天出海打渔时对零售渔货市场顾客稀少、海鲜滞销的担忧。通过规模经济,该项目减少供销过程中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成功构建成熟、有效应的供应链。
创业困难重重,亲身体验才知不易
如何从渔民手中得到货源,是沃瀚文和他的团队在创业中费尽心思。在项目落地时,沃瀚文及其团队多次走访舟山各户村民家中,从唠家常入手,和大叔大婶、大爷大妈建立信任,用亲近的家乡话、浅显易懂的语言为他们解释如何运营、怎样获得收益等,用最真诚的心打动他们,用最牢靠的承诺书保障他们。
一家家,一户户,耐心解释,悉心安抚,货源量慢慢积少成多。“第一年只有两户村民愿意和我们合作,会有些许挫败。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试点,让项目的运营模式被更多的村民认同。目前为止共签约了20多艘小渔船,帮助40多户渔民。”沃瀚文分享道。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和各村的村委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勤沟通,多交流,通过村委会的影响力来辐射村民,保障货源。
致富渔民,平均每户渔民增收9万
三年不到的时间里,“朝渔夕食”项目服务人数达3000多户,总销售额突破1000万。有了项目的助力,舟山小岙村渔民加快脱离贫困的步伐,改变了收入较低、靠种菜打鱼勉强过上自给自足的现状,每户平均收入增加9万。“一幢幢新房子在村里盖起来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多了不少!通过项目的帮扶,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小岙村村长如是说。
沃瀚文表示,当这个项目真正落地,解决了鱼货滞销问题,收到一叠叠村民们自发手写的感谢信,内心是喜悦的,说明我们真正做到致富农民。“让渔民的钱包真正鼓起来是我们的真正愿意看到的。”
未来,“朝鱼夕食”项目将不断外拓,从舟山到浙江省,从浙江省到全国沿海,与120个目标渔村建立合作关系,完成以“百户千户依水而富,以渔而安”为目标的“百村计划”,让全国各地结满乡村振兴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