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江干:青年教师在跑道上“飞”起来

2018-09-05 08:35:16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马佳丽 记者 章翌

  黄升昊

  莫豪庆

  鲍海淞

  骆红雅

  张晓娜

  潘宁宁

  顾晨希

  勇立潮头,方显担当。作为杭州“拥江发展”的主力军,江干正用一流的标准打造一流的首善之区。在此进程中,作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和智力支持,教育的谋篇布局再次凸显出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让人欣喜的是,多年砥砺前行,教育已成为江干的一张金名片。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一茬茬成人成材。而让老百姓获得感最直接的,是江干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满怀热忱的老中青三代教师们,托举着江干教育扎实向前。

  这个教师节,江干剑指未来,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资深教师的引领作用,拓宽青年教师的发展路径,为新教师的培养定下方略。

  目前,江干形成了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多维度、全覆盖”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T”型培养模式——以全员培训、新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养、班主任培养、干部培养、民办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等七大培训模块为横轴开展的分类培训;同时,结合区域教育实际,以重点教师群体深度培训为纵轴开展的分层培训。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好立德树人的百年大计,一幅江干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蓝图正徐徐展开,激情、智慧、奉献的精神火炬,正在无数江干教育人手中接力传递。

  把“长板”再拉长 引领整体水平提升

  让特级名师成为江干教育的点灯人

  中坚力量走到台前 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先生”

  让资深教师成为身边的实践模范

  江干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通过内培外引,最终形成了以特级教师27人、区名师名校长119人为核心的资深教师群,伴随着“创建教育强区”“高素质园丁”“现代化中小学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四大教育工程和名校集团化,这些与江干教育共同成长起来的教育人,成为教育发展的坚实力量,也成为带领江干教育继续向前的引路人,年轻教师成长的点灯人。

  在做好“塔尖”的同时,江干打造了一个中坚教师群。

  这些中坚教师,或许不是声名赫赫的大咖,或许没有特级荣誉,但却构成了极为重要的教育人才塔基。他们像长者,充满智慧和方法;他们是实诚的哥哥姐姐,值得年轻教师信任和依靠。

  郑英

  “百家讲堂”“首席座位”“藏名诗” 她用智慧的方式探索立德树人

  26项冠军的背后 是26年雷打不动的作息

  不久前,郑英获评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她的班里,有个全校学生都知道的传统活动“百家讲堂”。和电视节目不同,郑英版的“百家讲堂”更接地气,主讲人都是学生身边的人:食堂大厨、学校花工、毕业学生……

  有段时间,班上有些学生不爱吃食堂菜,她便邀请食堂师傅在“百家讲堂”上与同学们侃侃而谈,还表演了变脸。当学生们了解到师傅每日工作的辛劳程度时,挑食问题迎刃而解。48人的班又转来第49个同学,为了让这个因没有座位而临时坐在讲台边的学生不被同学歧视,郑英做了块精致的桌牌,上写“首席座位”,从此以后“首席座位”成了班级里最抢手的座位。

  “清晨时分,‘汪舒悦(月)’一坠一坠地落下山头,天色显得‘陈亦萌(朦)’胧……”郑英每接手一个班,都要把班上同学的姓名串成一篇美文,还不忘把自己的名字也镶嵌进去;从2016年清明节开始,郑英坚持让学生到学校里,用一年时间去“寻找”二十四节气,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场景,当第二年夏至到来,最后一个节气被学生在校园里“发现”时,也就到了学生毕业的时候。郑英用这种颇具浪漫色彩的行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平日不曾感受到的自然情趣。

  “教育是难的,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充满各种变化与可能,充满对智慧与人格的考验。也正因为如此,激发着自己不断挑战、建设自己,渐进中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对于教育,郑英永远把自己放在挑战者的位置,却又乐在其中。

  26年带领学生蝉联26项冠军,濮家小学教育集团体育教师邵时松的职业生涯里,有这样一个奇迹。

  早上7点前到校;7点开始热身;7点45安排学生吃饭;吃完饭后开始上课;下午15点半开始至17点组织体训队学生体训,送完最后一名学生离校后骑车回家。雷打不动的作息,邵时松坚持了26年。

  “秋季就是赛季,暑假训练绝不能停,更不能松懈。”26年如一日,风雨无阻,邵时松一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和家人的暑假,也从没参加过单位安排的疗休养,十一长假因训练也必须放弃。

  担任体训队长11年,邵老师成就了很多学生:江干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小学组的26个团体冠军和6次综合运动会的团体第一名,多次代表江干区获得杭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前三名和浙江省青少年阳光体育(体传校)比赛田径比赛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向上级输送各类体育人才达100人以上。

  生活中,邵时松也一直默默地付出,他还是江干区无偿献血先进工作者。10多年前,他开始参加无偿献血,至今已经累计献血2300CC。每次有人问到为什么这样坚持,他总是说:“没什么,只是想着应该可以减少一些人的痛苦。”

  让同事们佩服的还有他的谦让。学校的食堂小、位子少,早餐和午餐,食堂里经常人满为患,每当这时,邵老师就会端起餐盘,笑嘻嘻地踱着步子,站到食堂外吃。平时坐公交车让座、开车礼让行人等等,对他来说就更是平常事了。总为别人着想的他,身边总是不缺朋友与笑声。他身边的老师们,也开始像他一样,在一次次谦让与奉献中锤炼着为师之德。

  身边的“师傅”亦师亦友 传递教育智慧和精气神

  高密度的培养计划 让精锐教师成为决定上限的“长板”

  资历与功力深厚的骨干教师,是江干教坛的中坚力量。

  他们是将终身学习视作使命的一代人。笕桥实验中学社会教师方龙娟,年近退休,仍然坚持每天拿着Ipad,读海内外政治经济大事,读古今中外文化艺术史略,这些也让她上课时各种知识信手拈来,学生特别爱听。

  他们是视学生为自己孩子的一代人。每逢大考,采荷中学数学教师周晓娟都要亲自送考,班里情绪紧张的孩子,会凑到跟前,对周老师撒娇:“老师,抱抱。”

  他们是乐于且善于分享的一代人。东城实验学校数学教师杨继伟的办公室,门总是敞开着,年轻教师有问题随时进门。他还经常与备课组的老师们聚在一起,共同商量备课、上课中有哪些问题,不断做交流和调整。

  对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就是身边那个轻拍自己的肩头、拿着教案不厌其烦指导的“师傅”,再难的学术道理都能用更接地气的话讲给你听。不光是专业指导,还有如何做人做事,师傅们把教育信条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朝夕相处中让年轻教师完善人格。

  江干打破骨干教师荣誉终身制,对“十三五”前认定的中小学、幼儿园名班主任、骨干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师德师风表现等条件重新进行资格审定、注册,激励骨干教师不断向前。同时,根据教师专业成长规律设计了五年一轮的360课时培训,稳妥实现学时制向学分制过渡,让教师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化、精细化。

  在上个月公布的第十二批浙江省特级教师名单中,除了郑英,江干区还有黄升昊、莫豪庆、鲍海淞三人获评,对于适龄参评教师数并不多的江干区来说,实属不易。

  早在多年前,江干就着眼于打造教师“长板”,开始重点培养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实绩突出,在市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智慧型教师,“精锐教师培养计划”应运而生。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费蔚说,此举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的长板更长,逐步形成成熟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学风格、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江干区教育的发展。

  从2015年开始,精锐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批32名学员确定。这些对象都是从区名师、二三层次骨干教师中推荐产生,表现特别优秀的其他中青年教师也可以破格录取。培养以两年为一周期。等待着每位学员的,是强度很大的全方位培养计划:与特级教师、教研员、高校专家研修,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充电,到境外访学,开展专家讲堂、学术沙龙、读书报告、教学展示、联合教研、支教助学、教学咨询……每一个活动都要累计数周时间。

  让少数教师收获养分,不是“精锐教师培养计划”的真正意义所在,由一点辐射到周边、全区甚至更远才是目的。精锐教师开花结果,才能让培养计划的效应呈几何式提升。

  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体育教师莫豪庆,通过把省指导纲要、区教学内容在教研组落实以及自身的教学规范和引领示范,培养出了不少学科带头人,他的很多徒弟不仅来自江干,甚至远及宁波;采荷三小校长黄升昊,在校内开设的“走读杭州”课程获国家省市专家赞誉,也让学校老师开始深入地琢磨教育的第三空间在哪;濮家小学副校长鲍海淞,致力于课堂“留白”与阅读“导航”课程研究,先后执教观摩课100余节,让更多语文老师明白了“以生为本”的要义。

  第一批精锐教师培养对象中,4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人被评为省教坛新秀,8名精锐教师培训期间就读教育硕士。精锐教师培养计划旗开得胜。

  邵时松

  人才层次提上去 职业规划做清晰

  推出三大暖心工程 青年教师安心立业

  让出彩的80后、90后教师在跑道上飞翔

  蒋婕

  城市新中心的快速崛起,让江干的教育需求猛增。每年,江干都会从各大高校吸纳大量应届毕业生,数量位居杭州主城区之首。从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区总教师数的2/3。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说,这样的情况在整个杭州市绝无仅有,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江干区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力。

  在江干区委区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清晰擘画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蓝图。未来十年青年教师怎么选,如何练?江干的回答是三个掷地有声的关键词——

  “育苗”:实施“育苗计划”,进名校招募年轻力量,让教师在职业生涯开始前理解教育,培养即战力。

  “助推”:年轻老师一进校,职业规划就已开始。进名校交流,搭平台展示,培养“新锐”教师,鼓励青年教师走上管理岗位。

  “安居”:缓解青年教师暂时性居住困难,建设青年教师集体公寓,100%解决三年内单身青年教师周转用房需求。

  如今,通过年龄段全覆盖、重点分层培养的“T”型教师培养机制,“借船下海”和“外出取经”并举的培养模式,新锐教师、高阶新教师等培养路径,江干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教师培养体系。跑道已搭好,接力棒已传到年轻人手中,一件件与青年教师相关的利好政策,正一步步落实到他们身上。只要胸怀希望,身体力行,眼前就是一条一往无前的绿色通道。

  政策利好加不懈努力 她30岁就当上了校长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江干的这些年轻教育人着实带给大家不小的惊喜,那些蕴含在教育实践中的创造力让人印象深刻。

  江干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都在说:“现在的年轻老师,越来越‘不像老师’了。”他们多才多艺,往往让人猜不出其任教的科目,有街舞跳得特别好的科学老师,钢琴十级的美术老师,英语贼溜的语文老师……他们的视野、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对待前辈谦逊的态度,映射着新一代年轻人对待世界的态度。

  江干也在为这些老师谋划未来,目前正在构建的三大工程,瞄准了青年教师培养的各个阶段——

  减轻青年教师生活压力:满足青年教师周转用房需求,腾出空间设计并改建、新建一批青年教师集体公寓,已经入住的老师说,集体公寓和大学的宿舍很不一样,阳台朝南,早晨起床就能见到第一缕阳光,房间里有衣柜和桌子,浴室里还有浴霸,宿舍连廊内装有直饮水,隔间内还有厨房;

  确保青年教师质量双全:实施教师培养“育苗计划”,提前招录实习生,与知名高校签订教师发展学校共建协议,进名校甄选优质教师;

  拓宽青年教师成长通道:依托区“新锐”教师培养工程,助推优秀青年教师参加高端学术研讨,共110名“新锐”教师接受培养,其中25位“新锐”教师认定为区二层次骨干教师,29位区“新锐”教师被选为市“新锐”教师培养对象,同时安排优秀教师进名校轮岗,畅通职称晋升渠道,适当提高青年教师担任学校干部的比例。目前江干区青年教师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的比例已达40%,担任校长助理的人数占到全区校助总人数的34%,一年内有500名青年教师晋升二级教师、357名青年教师晋升一级教师。

  每次参加培训,蒋婕和同行学员介绍起自己,总会引来一阵阵惊叹:“这么年轻就当上副校长了!”

  蒋婕是杭师大东城小学语文教师,今年八月,刚满30岁的她正式担任学校副校长,分管党建宣传、体艺科和教育国际化。升任速度之快,甚至让她自己也有些吃惊。

  刚工作时,蒋婕想得很简单,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评上市级教坛新秀,好好上课,好好做科研。“当时从没想过去做管理层面的事。”她的面前,是江干区体系分明的教师培养序列,这让她觉得自己的可能性一下多了起来。因为任学校通讯员期间表现优异,仅两年,蒋婕就通过中层竞岗成为校德育处副主任。三年后,江干区教育局出台“年轻校园长助理公开比选”,参加者须为86后,经学校推荐与初选、面试,最终她成为校长助理,今年就任学校副校长。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副校长,蒋婕仅仅用了六年。

  一方面是对青年教师利好的培养政策和模式,一方面是蒋婕自己的执着和努力。几年里,蒋婕先后成为市教坛新秀、市首批新锐教师、市教改之星银奖、区二层次骨干教师,所带的班成绩居校内前列,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市诗歌创作一等奖。2012年暑假,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访问团造访东小,学校英语老师人手不够。英语一直很好的蒋婕主动请缨,被安排进接待组,全程陪同来访团队。2013年,东城小学所属东城教育集团组织了一次远赴加拿大的培训,她向学校递交了报名申请,破例获得批准,并通过考试。此后,每年来自国外学校的交流团来东小交流,充当翻译的一直是蒋婕。

  两个月20个冠军 95后的“娜姐”真有一套

  这个暑假,天杭教育集团体育教师张晓娜一天都没歇着。她指导的天杭定向队,在全国和世界比赛上拿了20个冠军。不久前,作为获奖者中唯一的“95后”,张晓娜作为区教育系统唯一代表荣获“十佳新江干青年”称号。

  媒体采访和社会赞誉一下子涌了上来。但困惑与辛苦,只有她和队员知道。因为需要不断磨炼体能与技术,张晓娜两年里几乎全泡在了学校操场,除去双休日,休息时间基本没超过20天。“这是自己组的队伍,带就要带好。”

  高强度的训练让不少队员萌生退意。“最初学生们都是一张白纸,但经过努力他们一定会变得优秀。”平日里她更加关心自己的学生。一次外出集训,队里两个学生重感冒,张晓娜彻夜守在两人身旁,吃完药后,每两个小时喂一次水,一直坚持到两人痊愈。

  跟着张晓娜一路比赛,学生们慢慢和这个只比他们大五六岁的老师成了好朋友,对她的称呼从“张老师”变成了“娜姐”。在定向队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队长都会统计队员的生日。一到生日,张晓娜就自掏腰包买个蛋糕,集合全队给小寿星过生日。今年张晓娜的生日那天,队员们用1080个椅子,在操场上摆出了“生日快乐”四个字,已经毕业的学生也纷纷打来电话祝贺,让张晓娜很意外也很感动。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晓娜还发现,队里有个学生手机密码居然是她的生日,娜姐真的成了亲人一样的姐姐。

  有冲劲的老师智慧地放手 学生折腾出了世界冠军

  在今年五月结束的DI总决赛中,采荷一小教育集团7名学生荣获全球赛亚洲区小学组艺术类C组挑战冠军,这也是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小学。

  此番参赛,采一共有6名老师带队,全部为80后,其中骆红雅和顾晨希是刚参加工作两年的90后。无独有偶,去年底,第十二届DI创新思维中国区总决赛上,7名来自丁兰实验中学的学生闯入决赛,带队老师也是刚参加工作的90后教师叶琼琦。

  DI,全称Destination Imagination,中文意思是目的地想象。DI全球赛也是当今全球最大规模的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在国内一线城市非常受重视,参与度很高。DI有个“不干涉原则”,即:从舞台背景搭设到化妆、演出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特别锻炼人。

  负责组织团队的周彬是采一DI社团的元老级人物,她其实看中的是两个年轻人身上的特质:骆老师教语文,但动手能力特别强,主要负责道具的制作;顾老师教体育,但表现力上很棒,主要负责戏剧编排。最让周彬欣赏的是两个年轻人的冲劲,她们二人是第一次带队参赛,“DI”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DI是陌生领域,但她们敢于突破。”事实上,比赛开始前的两个月,骆老师和顾老师每周末碰头,不停地钻研比赛资料,“当时就是不停地看不停地问,终于过关了。”骆红雅说。两位老师的点子也特别多,模拟训练时,经常要临时设置一些难题,考验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请用想象来表现夏天。”诸如此类脑洞大开的问题。

  5月在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的那场决赛,有来自世界各地19个国家、1400支参赛队、17000余名学生参加。中国代表团派出了来自全国15个省、市83支队伍,730名参赛人员。最终,采一《变调的音乐》用音乐剧的形式完美地阐述了科学原理,大获全胜。

  20天跑了100公里 带学生“脱宅”征服跑道

  这个夏天,夏衍初级中学初二(2)班班主任潘宁宁提出了一个“热血”计划——带着学生去不同的学校跑道,每次跑上5公里,一个暑假累计跑100公里。

  “‘宅’这个现象在现在的学生中很普遍,有个学生告诉我,如果不是要上补习班,暑假里他可能一步都不会出家门。”潘老师工作刚满两年,去年家访时,一些学生的情况让她有些吃惊,比如有名学生26天没有出门,即便是买东西,也是家人出去买完带回。为了让孩子走出空调房,潘老师酝酿了这次的计划。

  虽然嘴上说着不愿意,但是第一次集体跑,全班31个学生几乎全员到场。直到最后,参加人数从没少于三分之二,全班有一半的学生从开始到结束一次不落地参加,实打实地跑完了100公里。让她印象很深的是,有几次台风天,有的学生就带着家长,一起在地下车库里绕圈跑了5公里。

  班长杨奕帆家住乔司北,每次路上都要花三四十分钟。她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但每晚都会抽出2个小时接送女儿,并陪她一起跑,而他们也有意外的收获:“现在边跑步边聊天,变得更理解自己的孩子。”身形高大的学生杨子豪的里程数也接近100公里,一个月内体重减掉了10斤。

  这次计划让潘老师感到很幸福:“跑步时学生会和你拉家常,可以看到他们慢慢在长大,我与学生的距离也更近了。” 接下来潘老师还会变换形式,让运动融入学生的生活。

标签:青年教师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