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职教”力量
浙江乡村,有千万种姿态,千万种可能。时至今日,它们正经历着从被城市化到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性转折。在浙江,与地方经济紧密对接的职业教育,自觉地把自身发展与今天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紧密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贡献着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教育力量。
县域职教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本
遂昌,一座位于浙西南一角、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城,却在近两年一下子“火”了。在这里,以县域命名的农村电商“遂昌模式”,点燃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第一把火。遂昌以其独特的社会组织模式,通过电商平台率先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而提到“遂昌模式”,不得不提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网上开店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如何借助微博宣传把土猪肉、长粽等家乡土特产品推销出去?……当电子商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挺进农村市场,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却遭遇“人才荒”时,遂昌职业中专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市场需求。2004年,遂昌职业中专在丽水市率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精通网络技术、线上营销、物流管理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电商新农人”。2016年,丽水市首个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学院在遂昌职业中专挂牌成立。借助这个集人才培训、经验交流、成果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学校承担起各种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每年培训电商人才约1500人次。
遂昌县焦滩乡焦石娄村村民钟建军如今成了当地的“红人”。借助网络平台,他自制的豆腐乳、腌腊菜、千层糕、溪鱼干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经过包装的农副产品“身价”倍增,钟建军每月收入近5万元。“高中毕业后的我开过客车,当过工人,而真正让我的腰包鼓起来的是那段‘触网’的经历。”钟建军的这段经历正是参加遂昌职业中专的电商培训。电商培训给农村青年带来了创业期待,也带来了无限的创富可能。
意识到职业教育这股强大的力量,遂昌县开始在资源整合中寻求突破,逐渐构建起以县职业中专为基地、县成人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为主要抓手的终身教育网络。
2004年以前,“一位老人、一张破桌”是遂昌县一所乡镇成技校的全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遂昌县教育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地域相邻为原则组建了4所区域中心成技校,通过公开选聘将25位优秀教师编入4所区域中心成技校。改制后的成技校很快显现出办学优势。各区域中心成技校紧扣当地经济发展,与省、市、县的10多个部门联合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家政、技工等各类培训班。2010年,更是创造性地推出了“进百访千”活动,由成技校教师选择100个行政村和1000户农家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培养当地农村致富带头人。
如今,遂昌职业教育已经成了“培养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
先行者的实践
遂昌职业教育是浙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广袤的乡土,如何激活发展基因?在浙江,一些职业院校率先承担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拓荒者”、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者”、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深耕者”等多重角色,用专业和智慧唤醒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早在2014年,湖州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施意见》,建立长兴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德清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安吉农民学校等19个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针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种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分类型、分职业方向确定教育内容,不但聘请高校院所专家、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农技推广人员为他们讲授理论知识和新型实用技术,还选聘种养大户、农产品经营大户介绍创业历程和经验。对符合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基本条件的人员,获得大专以上或涉农专业中职学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人员,直接认定为职业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但没有相关文凭的,按照一年不少于15天的标准进行培训,合格后认定为职业农民。农民不再是一个被标签化的尴尬身份,而是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
依托44所职业院校和1089所成人校、社区学校,温州大力推进“体面农民”培训工程,开设民宿服务、农村电商、水产养殖、养老护理等特色培训项目150余种,形成了一批富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农民培训品牌,如永嘉县的楠溪月嫂培训、苍南县的新农民技能培训、平阳县的乡村旅游培训、鹿城区的农村弱势群体素质提升培训、洞头区的渔业船员培训等。“这些培训品牌项目,既接地气又有特色,直接服务地方产业,就业前景好,能很好地满足农民就近就业和创业创收的需求。”温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平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启动了“春苗行动”。党员教师和学生带着一颗“红心”走进广袤的乡村。教师中有的给村党员先锋站上党课,有的为乡镇党建拍摄微电影,有的不辞辛劳搜集素材编写村志,有的帮村里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学生们则利用假期,或行走于村中房前屋后开展垃圾分类整治,或走到田间岸边参与河道巡视,或利用一技之长为村里的小学生开展科技辅导。学校还把服务乡村建设的一项项活动转化成一门门以乡村建设为引领的村校共建“春苗课程”,打造“春苗行动”的升级版。平湖市31个片区、97个村社的998名学生、31名学校干部、98名党员教师共同参与到“春苗课程”的设计中,开发了实用生活技术、美丽乡村宣传、养老保健、工艺传承4大类47门课程。在校长姚雁看来,乡村振兴是一个时代机遇,找准对接点,学生学以致用的天地会更广阔。
新征程全面开启
2018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面开启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征程。在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征程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浙江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为鼓励职业院校教师从事社会培训和乡村培训工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制订职业院校教师校内工作时间以外从事社会培训管理办法,在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各地可结合实际制订绩效工资倾斜管理办法。目前,舟山市、丽水市等农业比重相对较大的地区已开展实施,保证了教师参与社会培训和乡村振兴活动的积极性。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遴选的50所省级中职名校中有21所是农村中职学校,扶持建设的200个中职名专业中有41个是涉农专业,重点扶持建设的194个薄弱学校主干专业中纯农专业达26个。农产品保鲜与加工、观光农业经营、药品食品检验等专业成为农村职业学校中的热门专业,养老护理、乡村旅游等专业方向也受到学生家长的热捧。
由职业院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共建的产业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如安吉职教中心的“两山”旅游学院、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的湖州美妆学院、德清县职业中专的民宿服务产业学院。一个学院带动一个产业,服务当地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浙江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省各职业院校、乡镇成校及社区学校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在设施、师资和教学等方面的优势,承担培训任务,以多种形式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截止目前,全省已有62个市县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省电大在全省建立了45个省级农民大学生实践基地,共开设11个纯农和涉农专业,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51125人,其中由省财政全额资助的纯农专业学生累计达15479人,累计毕业29717人。
在职业教育的助力下,近年来,浙江省涌现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具有浓厚乡土情怀的现代新型农民。获得6项科技专利的农民大学生马剑法、在火山岩上种茶的玉环火山茶创始人林招水、在丽水黄村乡成立第一家电商企业的90后方敏……在2017年浙江省农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获评名单中,首次出现了省市两级49名新型农民的身影。
一幅职业教育振兴乡村的美丽画卷在浙江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