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原创新闻 正文

人民教育 浙江答卷

浙江:教育先行,落地有声

发布时间:2019-03-21 16:50:35 来源:浙江日报 林梦婕

综述配图1.jpg

开学第一天,南浔实验小学开展红色教育。拍友 沈勇强 摄

  又是一年春分时,大地春意盎然。正如行进在全面实施教育强省战略道路之上的浙江,势头正浓。

  《中国教育现代化二○三五》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绘就了伟大蓝图,也吹响了浙江教育向新时代进发的号角。如今,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全力奔跑,教育作为浙江发展的先行力量功不可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表明,我省始终视教育为重中之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在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浙江交出了一张自己的答卷。

2.jpg

五湖四海浙大人。记者 潘海松 摄

  一种共识——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

  在龙泉,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们每周都会上外教课,而这笔学费家长们无需承担。尽管龙泉的财政并不宽裕,但“外教进课堂”这项市级工程却是政府承包了所有费用。2018年,龙泉财政收入也就8个多亿,但当地党政领导班子对教育却极舍得花钱,去年光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就花了1.65亿元。

  “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给老百姓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早已成为全省上下的高度共识。多年来,浙江对教育的投入只增不减。2017年,全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1,595.98亿元,比上年增加172.41亿元,增长12.11%。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2,132.79亿元,比上年增加241.98亿元,增长12.80%。

  江山市礼贤村村民回忆,2015年前村里还没有幼儿园,孩子们上幼儿园全部需要外送。为解决当地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江山市教育局率先提出了“村建公助,公管民营”模式,试点创办了礼贤村幼儿园。三年多来,礼贤村幼儿园以其优质的教育、优美的环境、优惠的学费,吸引着越来越多周边村的孩子来此就读。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近年来,浙江省坚持“幼有所育”,积极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学前教育办学水平,加快补齐学前教育发展“短板”。据统计,到2018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9129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8045所。今年,全省还将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200所,并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向优质普惠方向发展。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不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不能就学或辍学”,2002年,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向全省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自那以后,从幼儿园到大学,浙江做到了惠及各学段所有需要资助的学生,通过“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全面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据统计,从2013年至2018年10月底,全省累计为4.48万人次在园幼儿提供保育费资助0.72亿元,约为3000万人次义务教育中小学生提供“两免一补”、营养餐等资助180亿元,为46.82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普高学生免除学费和代收费、发放国家助学金9.04亿元,为341.19万人次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国家助学金94.56亿元,为120.88万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发放资助经费55.79亿元,同时在新生入学报到时,畅通“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注册入学,缓交学费、住宿费,累计有6.59万名大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多年来,在教育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都会及时召开会议,制定和出台重要文件,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把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全部倾注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伟大实践中,以及全方位助力教育的发展上。

4.jpg

图为医护人员正在为蓬街镇中心小学学生体检现场。拍友 罗永祥 摄

  一种生态——不断深化改革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孩子的童年,除了学习,也应该有诗和远方。为了解决“减负”难题,各地建立了一系列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坚决贯彻“选择性”课改理念,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开发拓展课堂,还每个孩子轻松快乐童年。

  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大批浙江中小学生也将走向户外,赴大自然一场身心的研学旅行之约。前不久,我省首批54家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9家营地代表,接过了省级研学基地、营地牌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落到了实处。

  回归教学主阵地,鉴赏诗词歌赋中开展“与经典文人对话”,掌握政府职能时模拟人大会议……这样的课堂在我省中小学里并不少见。各学科教师们将“德”转化成学科课程中的道德伦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落实、落细、落微于教学过程之中,转识为智、化识为德。

  不仅如此,浙江以国家课程为中心,在地方课程通用教材《人•自然•社会》和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地方教材《好孩子》《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中突出“浙江人”“浙江事”,在去年的修订本中还写入了“两山理论”“红船精神”等新时代内容,以完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浙江精神。

  在1月召开的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长袁家军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每年的政府为民办十大实事中,教育也从不缺席。今年,“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再次入列。

  目前,全省共开发共享4.2万余个教育微课资源,累计建成2249个特色教学空间,200多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育基础数据库建成并投入使用……浙江教育人正在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数据促进教育理念、教学形态和学习方式的系统性变革,努力用智慧教育引领和促进教育现代化。

  为了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着力解决群众呼声强烈的择校和乱收费问题,我省下重拳要求各地实现“零择校”。2013年就已有9成县域实现公办初中小学“零择校”,这项原本被视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已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浙江范本”。

  2014年,浙江率全国之先启动高考改革,彻底打破“一考定终生”,不断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学考选考制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等一系列举措,让普通高考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如今录取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教育是牵涉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浙江教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脚踏实地,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让浙江人民在这过程中更有获得感。

3.jpg

拍友 杭燕 摄

  一个目标——抢抓机遇打造教育强省

  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是我省实现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强化的领域,也是浙江老百姓最迫切的期盼之一。

  去年4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浙大建设发展问题,希望学校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充分彰显中国特色、深深扎根浙江大地,抢抓新时代机遇、勇立“双一流”潮头,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并走在前列。浙大副校长罗建红说,省委省政府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将为浙大冲刺世界一流创造更好的条件。

  事实上,在国家启动实施“双一流”总体建设方案之前,我省就启动了“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共12所高校入选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随着“双一流”名单公布,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上榜,我省至此有了3所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另外,位于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内的西湖大学,成立5个月来,备受关注。它的成功“落地”,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先河,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而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落户杭州余杭区梦栖小镇的设计开放大学,都以为地方和国家培养顶尖的专业人才为己任。

  高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并能在不同领域创建“一流”,是高教强省的重要标志。2016年8月,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改革办法(试行)》发布,首推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标准,旨在促进高校特色建设,实现“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的建设任务、不同的政策支持、不同的考核要求”。这项改革改变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高校评价标准,推动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水平。

  创建高教强省少不了高职教育。近年来,浙江从2016年开始实施高职院校优质暨重点校建设计划,打造了一张张高职院校“金名片”。2017年,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花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同时,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学院进行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此,5年培养周期内,省财政每年要斥资2.8亿元。

  围绕全省各类产业集聚区和高新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地方的实际需求,省教育厅主动架设双向交流的“桥梁”,先后与金华市政府、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绍兴袍江经开区、嘉兴光伏高新区、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区等共建了14个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

  贴近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创新科技成果,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校企一系列的紧密“互动”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我在宁职院学习了导游带团技巧和艺术、市场营销、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回国后我想当一名旅游业培训师,帮助更多国人就业,搭上华人东南亚旅游热的顺风车。”去年6月的第三届“一带一路”产教协同高峰论坛上,东帝汶留学生代表拉莫斯•宾通•娜塔莉亚•格雷迪分享了“留学浙江”的点滴感悟。去年10月,浙江外国语学院开出了全省首个土耳其语专业。

  推进留学、培养人才是“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年我省高校外国留学生超过3.75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1.6万余人,且实现学历留学生比例过半。与此同时,我省还积极结对海外姐妹学校、洽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外语课程的国际化专业和特色课程建设。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蓝晶晶说:“教育交流与合作具有强大的人文属性,能使浙江人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关系更紧密、沟通更顺畅。”

  春潮正涨,春风正酣,在教育优先发展的号角声中,我省各地教育生态焕然一新,美好生活首先由美好教育开始。

  数读

  -2017年,全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1,595.98亿元,比上年增加172.41亿元,增长12.11%。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2,132.79亿元,比上年增加241.98亿元,增长12.80%。

  -我省公布的2018年度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公告中,75个县(市、区)“育人环境”指标达成度100%,68个县(市、区)“立德树人”指标达成度80%以上。

  -截至2016年年底,高等教育院校数量从32所增加到109所;全日制高校在校生从12万人增加到11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96%跃升到60.12%,在全国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

  -2013-2017年,全省高校共从企事业单位获取横向科研经费122亿元,授权发明总量占到全省授权发明总量1/4。

  -全省累计为4.97万人次在园幼儿提供保育费资助1.03亿元,约为3170万人次义务教育中小学生提供“两免一补”、营养餐等资助104亿元(不含免入学费),为45.87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普高学生免除学费和代收费、发放国家助学金8.74亿元,为335.9万人次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国家助学金90.08亿元,为122.58万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发放资助经费57.7亿元,同时在新生入学报到时,畅通“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注册入学,缓交学费、住宿费,累计有6.59万名大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截至2018年)

编辑:成竞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