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

浙江科技学院考生问答

2020-07-17 19:30:57

来源:

  1.受疫情影响,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对高校招生安排是否有影响?今年招生计划有无增减?招生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答:招生计划较去年略有增加。

  2020年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计划招生普通本科生4170名,是省内公办院校招生大户之一。提前批招生142名,三位一体120名,省内重点欠发达地区专项22人。

  采用大类招生+专业招生相结合的方式,考生的专业选择面更广。大类招生专业填报既能增加填报的命中率,还可以解决专业选择的盲目性,经过一定时间的大学学习,更能了解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的结合点。

  2.2020年招生专业有无变化?

  答:新增人工智能、工业工程(中德合作办学)、机器人工程(中澳2+2联合培养)、国际商务(中澳2+2联合培养),对标高新产业发展。其中机器人工程(中澳2+2联合培养)与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商务(中澳2+2联合培养)与麦考瑞大学联合培养。学生中方学费同普通班学生,分别为4800元/年(国际商务)、5500元/年(机器人工程);在外方高校学习交流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由学生自理,其中昆士兰大学学费约47,000澳元/学年,麦考瑞大学学费约37,500澳元/学年,在澳生活费约 20,000澳元/学年。是进入国外名校的最好途径。

  学校热门的专业有普通类专业有计算机、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学、财务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艺术类专业有环境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今年按创意设计类招生。这些专业或是学校的省重点专业、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或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或是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接受度较高的专业,受到广大考生的关注。

  3.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答:1.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男女生一视同仁的原则。
  2.学校按照各省(市、自治区)考试院(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批次招生。
  3.招生录取时在第一学校志愿(含平行志愿)考生生源不满招生计划数时,则录取非第一学校志愿(征求志愿)考生,非第一学校志愿(征求志愿)的考生只能录取到本校前志愿录取后未满额的专业。

  4.今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新高考”正式落地实施,考生报考需要注意什么?

  答:考生应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了解各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单科成绩等各项具体要求,确保本人符合报考条件。在专业的选择上,考生不要盲目的选择热门专业和高分专业,应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家庭背景以及今后的职业方向等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且考生在填报时要根据冷热结合的方式选择性填报,切勿全部选择热门或者非某某专业不读。

  5.疫情给考生复习备考带来一些影响,您想对考生说些什么?在志愿填报方面有哪些建议?

  答:在志愿填报上,“新高考下”的专业组志愿和专业志愿,“冲、平、稳、保”的策略依然适用,填报时应尽量拉开志愿间的梯度,从高到低,并且控制好“冲和保”的比例,不宜过多,建议各15%左右。

  6.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和奖助学金政策是怎么样的?

  答: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以以生为本、公平公正、择优激励、适度调控的原则。尊重学生个性选择,努力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专业选择要求。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普通本科新生奖学金、国际交流奖学金、学生体育运动奖学金、中外合作办学奖学金等。特别是 “卓越学子”奖学金,比照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额度为3万元/人,每年评选不超过10人,是学校最高层次的学生奖学金。

  在助学上,学校推行“以勤工俭学为主导,助学贷款为主要形式,‘奖、贷、补、免、勤’五位一体联动助学”的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和生活困难,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在已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基础上,视情况给予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优先录用、优惠报酬的“双优”措施等方式进行资助。保障每一位同学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完成正常学业。

  7.近年来学校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

  答:我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为96.99%,在全省同类本科院校中位居前列。中德联合培养2+3项目就业率100%,出国深造者占60.81%。超过16%的同学考取国内外研究生或公务员,而且我校毕业生出国读研的比例在浙江省列前五。省内就业占比前三的城市为杭州、宁波、金华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在杭就业者近半数,杭州市就业局提供的报告显示,2019年在杭就业人数在全省本科高校中浙江科技学院排名第五位。

  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毕业生调查的第三方报告中,我校毕业生人均起薪水平位列全省前十位,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赞扬。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即就业全国五十强。


责任编辑: 吴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