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

填报志愿如淘宝,适合喜欢才最好

2020-07-18 15:38:17

来源: 温州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国家职业指导师、ACDF青少年成长指导师 蔡锋

  填报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据相关网站调查显示,在涵盖考生、家长、在读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中,61.8%的人认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对高校和专业不太了解,70.9%的人认为最大问题是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每年高考填报志愿都让家长和学生头痛,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总让人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因此,报考志愿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能否在进入大学后“心甘情愿”地投入精力学习本专业,怎样避免报考志愿演变为买彩票式的“赌博”等等,都是考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需要深思的问题。以下,是我们汇总的近年来招生咨询中碰到的普遍性问题:

  1.考生缺乏主动,任由他人包办;

  2.父母文化层次不高,道听途说替考生填报志愿;

  3.仅因自己喜欢某个城市便选择了该城市的大学;

  4.只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什么专业都报考;

  5.以不浪费高考分数为理由报考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

  6.仅以目前就业率高为由选择目标专业;

  7.因为大多数人(好朋友)报考,所以自己也盲从;

  8.只要有本科上,专业无所谓;

  9.不细读招生章程和招生政策;

  10.仅凭专业名称选择报考专业;

  11.仅关心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12.仅以家庭所在地为标准选择学校;

  13.仅以父母的职业为标准选择专业。

  专业在志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着考生三到四年的大学经历,更关系着考生未来人生的发展,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总体上对大学、专业的了解较为欠缺。《孙子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想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就要深入了解专业和学校的方方面面,如专业培养、专业内容、专业就业、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周边环境等。笔者认为,填报志愿的要点归纳起来为:“兴趣最重要,规划须尽早,章程要细读,名次要参考,填报如淘宝,适合才最好”。

  一、认识自己  着眼发展  正确定位

  古希腊人在2000多年前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了阿波罗神庙上,“认识自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个性、特长、经验、行为及情感世界等差异很大,喜欢或适合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们需要认识自我,了解外界,也就是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理性地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征,遵循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与成功几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如果一个人对所学的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就能发挥80~90%的能力,相反则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一个热爱工作的人往往比不热爱工作的人,更愿意主动地付出努力,也因此表现得更为卓越。

  调查显示,每年有超过50%的学生步入大学后对自己所选专业不满意,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情绪,而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充分准备,没有根据自己今后的生活和职业规划去选择专业。因此,志愿填报前的生涯规划很重要。那么,考生又该怎样合理地以生涯规划为出发点填报志愿呢?从内容上讲,生涯规划不仅包括了个人特性的探索,也包括了学生对自身学业的规划,所有这些都应该是高考填报志愿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高考志愿是学生实现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规划的重要途径,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考生家庭中的成员最好就这个问题进行认真讨论:考生的职业兴趣点在哪里?是想早点进入社会创业、就业还是准备继续读研深造(出国)等?深思熟虑后再作专业填报和将来职业的选择。

  当不确定自己喜欢哪类专业时,考生可以先进行专业测评。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升学指导测验或高考志愿网等网站免费提供的霍兰德职业兴趣、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能力倾向测评等均为较为科学的专业测评,考生可通过测评综合分析个人素质特点,进而提升大学专业类型选择的科学性。

  二、掌握信息  理性分析  科学填报

  熟悉政策、了解高校、全面掌握信息是考生填报志愿之前必做的功课。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名次号(高考成绩),重点处理好专业、学校、城市、就业四者关系,初选出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专业及拟填报院校(建议8所左右)。考生在全面掌握平行志愿填报要领后,需对目标学校、专业进行基本了解,包括办学地点和实力(声誉)、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硕博士点、转专业政策、辅修(双专业)情况、国外合作办学、毕业去向、宿舍及配套设施、收费标准、招生政策等,以及近三年录取分数线和招生计划的变化情况;同时,考生要认真阅读所报高校的招生章程(如单科成绩要求、体检要求),了解录取规则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片(微电影)等多渠道全方位掌握信息。近年来,我省院校招生政策灵活,可满足考生的多元需求,如各大院校开展的三位一体招生;普通类提前批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地方专项计划;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的定向培养计划;温州大学的零门槛申请转专业政策等。此外,建议考生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考生可通过专业测评提升专业选择有效性(详见前文),对于通过测评感觉对自我认识还不是很清楚的考生,建议可以选择一些按大类招生的专业或基础性的学科专业。比如文字功底不错,想从事记者行业,如果拿不准到底是学新闻学、传播学还是广告学,可以先选择新闻传播、汉语言文学等按大类招生的专业,进入大学以后,先进行基础性学习,再在之后的专业分流中做出二次选择。在平行志愿填报政策下,对于这类考生,个人建议优先注重专业,在学校选择上,可适当留有空间(如选择分数稍低一点的学校)以满足专业选择。当然,在上大学选校还是选专业上,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对于一般考生而言,有一个建议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成绩中上等考生,兼顾专业和学校;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成绩偏低考生,奔实用。总而言之,对于二段和三段考生,在理想的院校和专业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应重视“人职匹配”,建议“专业优先于学校”。

  2.本地还是省外院校

  这个问题的选择,笔者建议一定要结合学校专业的办学实力以及自己的就业倾向来做决定。在充分了解大学的特点与自己的特长之后,就要明确奋斗目标:自己将来做什么,从事什么职业。就业可以大致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A)以较大城市为中心,希望在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B)以家庭所在城市为中心,希望借助家庭的资源开创事业,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

  (C)以感兴趣的专业为中心,追求自己爱好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根据自己希望的不同类型,所选择的大学也应各不相同。

  如果希望是(A)类型,建议选择一线城市的大学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如果希望是(B)类型的话,建议最好报考当地的大学。

  如果希望是(C)类型的话,建议跟着专业走,坚持做自己。

  建议考生仔细阅读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020年招生计划》,同时参考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浙江高考帮数据库、《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等发布的不同类型大学多项指标排行榜,了解学校和专业的办学实力(是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一流专业、省一流专业等)及评价,同时可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20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第三方调研机构麦可思(MyCOS,北京)的《2019年中国本科/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9年版)》等了解各专业近三年就业总体情况。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责任编辑: 吴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