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玩笑说这些力气都是“抱孩子练出来的”。每次萱萱做完手术后,都没有力气,她和丈夫只能轮流抱着走。在女儿得病后,她甚至还学会了打针。
做完两次干细胞移植手术和一次化疗后,7岁的萱萱显得比同龄人瘦弱许多,修长的双臂和双腿就像竹竿一样,衬得掉光了头发的脑袋更加醒目。干细胞回输导致身体发黑,夏天的裙子掩不住胸口巨大的疤痕。
由于手上的钱越来越少,在第二次移植手术后,尽管萱萱的血压还没完全稳定,张宁一家和医生商量,还是决定让孩子提早出院,每天去医院检查。她听说还有更先进的免疫治疗,一打听到至少50万元起步时,她感到无能为力。
张宁从不把这种担忧写在脸上。当订餐的客人把门打开小小的一道缝,她会满脸笑容地递上外卖,说一句“祝您用餐愉快”;遇到一些面熟的客人,她还会主动打招呼,“阿姨好,又遇到您了”。
只有当张宁离开后,这些客人才会收到短信:“您好,我是刚才给您送外卖的送餐员,同时也是一位肿瘤宝宝的妈妈。如果可以的话,麻烦帮忙点一下非常好评(超赞),每个超赞会给我增加3角钱的奖励,谢谢您的爱心和鼓励,在送餐途中肯定有做的不周的地方,我会努力完善并尽心完成每一单!”
张宁所属的外卖站站长张世伦告诉记者,他也是后来才发现张宁的难处。他记得,当时张宁来面试时看起来很焦急,但没有透露自己的境况,“可能是怕我有顾虑吧”。他承认,自己的确担心过,“毕竟这属于高危工作”。这是他管理这个站点以来招进的第一个女骑手。
张世伦说,在这个外卖站里,有从石油公司下岗的东北大汉,也有创业失败转跑外卖的大学生。在他看来,“互联网救活一批人”。
刚刚过去的7月,张宁一共跑了700多单,有几天完成单量还登上了他们站点榜首,好评数也位居第一。
女儿的饭菜,张宁只有在送外卖的间隙才能带去肿瘤医院。移植仓只有一个接近地面的窗口可供病人家属送餐,每天规定的探望时间只有早、中、晚3次。同院的一位病友记得,张宁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把饭盒往窗口一放就得匆匆离开。
只有在回收饭盒时,张宁才有时间停下脚步,隔着探视窗的玻璃给女儿打电话,向她竖起大拇指,比划胜利的手势。有时候误了点,通往探视窗的通道已经大门紧闭。女儿只能和她通手机视频,委屈地对她喊“坏妈妈,都不来看我”,她向女儿道歉,但下一次依然没法准时。
和其他7岁的孩子一样,萱萱长大的愿望是“做模特”,也爱撒娇,有时埋怨妈妈老管她,不让她吃雪糕,也不让她用手机看太长时间的动画片。张宁有时也会哭笑不得,对女儿说“你现在吃一支雪糕就要几万元”“等你长大了爱去哪里去哪里,我不会再管你了”。
萱萱还是显露出同龄孩子没有的成熟。虽然她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具体得了什么病,但已能轻车熟路地跑到医院验血的地方,骄傲地指着化验单对妈妈说“我的血小板升高了”。每当下雨的时候,会打电话叮嘱妈妈“不要出去跑了”。打电话时,只要听到风声她就知道张宁正在骑着电动自行车,立马挂断电话。
张宁的内心其实一直暗自愧疚。孩子的同龄人已进小学,而萱萱只能窝在10平方米的移植仓或出租房,陪伴她的除了亲人,只有手机里的动画片。她曾经最爱陪孩子唱儿歌,但现在每天回到家,实在累得不行,一沾床就倒下,连抱孩子的力气都没有。
感觉撑不下去时,张宁就翻翻以前的照片和视频,那时她爱笑、爱拍照,一家三口一起去公园、游泳池,生活没有那么多灰色。
萱萱患病前旱冰滑得溜。前不久,张宁还发过一个小视频。萱萱扎着两只系着红飘带的丸子头,身穿紫色小毛衣裙,脚蹬一双旱冰鞋,一阵风似地从远处冲来,掠过她身边,向镜头眨了一下眼,又滑向远方。那是2017年2月录下的视频,距离萱萱被检查出患神经母细胞瘤不到一个月。
2018年年初,7岁的萱萱许下新年愿望。看见有的孩子爸爸妈妈因为生病不要他们,她“希望所有人都爱萱萱”,知道“看病花了很多钱,她希望长大后能挣回来”,她还想去学校、植物园,去大海上坐轮船。但张宁只愿女儿未来身体健康,多一些活下去的希望。
萱萱的主治大夫、天津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李杰告诉记者,目前萱萱的病情可以说“基本已临床治愈,只要按时复查就可以”。
对于张宁来说,一切还没有结束。“孩子承担痛苦,但大人要承受更多”。
只有当驾着电动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时,她才觉得有一刻的自由。尽管因为长期握紧旋转把手,手指肚都磨出了老茧,肩膀也因长时间紧绷而感到疼痛。女儿刚患病时,她曾整夜地睡不着觉,如今心理的负担终于转换成身体的劳累,换回了久违的睡眠。
她依然不敢放松任何一天。许多外卖员喜欢在夜幕降临后驰骋,因为道路畅通,凉风袭人。但张宁想了想说,自己还是最喜欢中午和傍晚时分,这是最忙碌的时候,“单子多”,也意味着她离给孩子许诺的未来更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