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原创新闻 正文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坚守产教融合之路

矢志不渝地坚守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之路

发布时间:2019-03-21 13:40:54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李爱红

  浙江在线杭州3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爱红)20年前,建立之初的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下称东方学院)还是一个占地36亩,在校生297人的民办二级学院;20年后的今天,她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所占地千亩、师生万余的全日制本科高校。

  这一历史性逆袭,始于9年前的那场备受瞩目的“大迁徙”。2010年,该校从杭州文华校区整体迁址至海宁长安新校区,成为我省第一所搬迁的独立学院、首所在海宁办学的全日制本科高校。

  一直以来,东方学院牢记办学初心,对接人才需求,深入基层服务……与海宁激荡出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的精彩篇章。

微信图片_20190308111126.jpg

  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东方学院成立之初,就承担着‘加强产学研结合,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和‘办出特色和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的使命。我们作为全省第一所外迁的独立学院,在新的办学空间践行这一使命,责无旁贷。”院长沃健教授介绍道。

  搬迁9年间,东方学院确立了“以人为本、德才兼育、产教融合、开放协同”的办学理念,在2016年又以《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深入推进学科、专业与产业、企业对接”为基础,更进一步提出“办学对接、教学对接、学科对接、服务对接、人才对接、文化对接”的校地校企合作路径,合作平台搭建的速度明显加快。

  从东方学院于2017年与海宁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学院已与地方政府、省内优势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了海宁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宁社会工作学院、海宁风尚学院等14个协同育人平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高等学校的四大基本职能。

  近期,为了助推海宁本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工作,东方学院正在与海宁人社局等十余个部门共同筹建第15个协同育人平台——海宁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强调创业意识和理念培养,‘面上覆盖’‘线上贯穿’‘点上突破’,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是我们的特色。不论是针对本科在校生还是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学生,希望他们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都能拥有创业意识和能力;其中具备条件的学生,我们要提供政策咨询、团队组建、场地支持等服务,协助他们做好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沃健教授说。

  此外,东方学院积极发力学科建设。去年,东方学院确定了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慈善法治与社会治理等5个应用型学科建设方向。“大学竞争的核心在于学科竞争。只有抓好学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独立学院做学科建设,一定要和地方产业深度融合,这5个学科方向既是对过去几年东方学院与海宁合作对接成果的总结,也是未来推进校地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沃健教授强调。

  担当民营企业的智囊团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除了东方学院院长,沃健教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海宁智库顾问团委员。去年,他与其他5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共同受聘担任该职。受聘后,在繁忙的教学与行政事务之外,他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调研海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上。

  “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海宁‘工业强市再出发’的重要一环,作为智库顾问团的一员、一名高校教师,要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他的协调帮助下,“海宁东方基金”得以建立,杭州、海宁四家基金管理机构共同出资1亿元,支持海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消息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能够发挥专长,为海宁经济社会发展做一点实事,我倍感荣幸。”沃健教授说道。

  东方学院直接服务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工作也有声有色,冯晓教授是其中的代表,她将精力放在了提高小微企业财务素养上。2018年上半年,她把当地近30家小微企业的40余名中高级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邀请到校园里,为他们开设公益讲座。讲座结合对当地企业的调研情况,讲授现代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与规范,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在东方学院,同沃健教授、冯晓教授一样投身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甚至“组团”前往。“法治宣讲团”的团长邵培樟副教授是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专家、嘉兴市委首批法律顾问,他撰写的报告多次获得地方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他和宣讲团成员为海宁市委常委,市委市府各部门,镇、街道讲授宪法修正案等专题,阐释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

  近年来,东方学院广大教师还组成了“海宁市情调查团”“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等组织,深入海宁各镇、街道,发挥专长参与社会建设。“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到海宁长安镇、许村镇51个村(社区)讲授十九大精神专题党课,辐射党员群众5000余人。“党课很生动,结合了许村镇的实际情况深入解读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修改情况。”许村镇许村社区的党员王佳说。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委员、东方学院党委书记邵毅平教授介绍:“东方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0余人,这500多人在海宁工作、生活,很多人已经在海宁生根发芽,把家安在了海宁。同时,东方学院作为人才高地,促进了海宁籍优秀人才的回流。广大教师是东方学院助推海宁人才强市战略、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学院会进一步为广大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挂职锻炼、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诸多方面的便利。”

微信图片_20190308111134.jpg

  践行“双百双进”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周巧燕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财税分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去年,她顺利通过学院的严格选拔,如愿成为海宁中学高一(11)班的心智导师,帮助高中学子成长成才。据了解,包括周巧燕在内,9年来,财税分院已有102名学生担任海宁中学心智导师,累计结对帮扶达99个班级,3000多名海中学子受益。

  “学生是高校中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所以学院刚刚搬迁来海宁,学生们就和地方结合了起来。我们的学生连续八年在海宁中学开展心智导师、心灵使者活动,在驻地开展社区矫正、普法宣传活动,为海宁重大节庆互动提供志愿服务。心智导师的活动成果还得到浙江团省委副书记周苏红的高度肯定。”邵毅平教授介绍:“教师服务地方发展有组织有规划,学生参与其中也必须是有组织的统一行动。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组织实施的‘双百双进’活动是东方学院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开展校地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

  东方学院“双百双进”结对的刚好是长安镇。期间,双方领导组成“双百双进”协作推进机构,指导工作开展,学院选派100多名优秀专职团干部、师生党团员挂职长安镇及所属的25个村(社区)群团组织。长安镇怡院社区党委书记方敏表示,学生们把创新的思路带进了社区,“互联网+”社区的工作模式让社区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为巩固成果,2018年东方学院还开展了“双百双进”专项活动立项申报。每个分团委都申请了项目立项,在年终的评比汇报中异彩纷呈。“扶芳”系列项目开设“公益课堂”“公益讲坛”“公益巢家”等子项目,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儿童、青年创业者、空巢老人提供服务,被评为长安镇(高新)区十佳公益项目。91岁高龄的空巢老人张炳良曾提笔书写“青春年华千般好,暮年余辉翰墨香”,向学生们表达谢意。

  据了解,两年间,学院立项26支“双百双进”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协助村(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60场,提供志愿者1000余人,开展“垃圾分类”“三改一拆”等主题宣传,服务群众9万余人。

  对于未来,沃健教授踌躇满志:“东方学院已经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的任务。按照规划,我们要向教育部申请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通过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合格验收,在省级一流学科、省内有影响力的应用型特色学科和应用型科研合作平台上有较大的突破;力争列入省教育厅专业硕士授予单位培育高校,争取早日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他表示,不论东方学院如何变化,扎根基层,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不会变。东方学院和海宁的精彩篇章还会继续书写下去。

编辑:成竞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