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我国医院就诊人数居高不下 提高“治未病”意识迫在眉睫

第二届“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国际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

2017-12-11 18:37:40 来源: 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李爱红 通讯员 沈歆

QQ图片20171211175831.jpg

  浙江在线杭州12月9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李爱红 通讯员 沈歆)12月9日至10日,第二届“健康中国”视角下——“健康城市建设”暨“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国际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该领域专家就“健康城市建设国内外现状”、“基层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难点与对策研究”、“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本次国际学术会议是杭州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学术年的首场国际学术会议,拉开了学术校庆的序幕。

  “上医治未病”最早出自《黄帝内经》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从中医角度讲是指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倡导预防前移的理念。“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是维护与促进健康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其作用是有效地利用各种中医适宜技术结合中医、现代医学及管理学相关理论达到最大健康效果。

  目前,我国医院就诊人数居高不下,据《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9.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4亿人次(增长3.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2728万人,比上年增加1674万人(增长8.0%)。这一现状与“没有将预防前移”有很大关系,“一是没有实施全人群的慢病风险因素预防,二是没有突出从生殖健康、儿童健康、年轻人的健康管理,如果不将预防前移,病会越治越多,负担会越来越重”,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武留信说,“健康中国、健康杭州、健康环境、健康服务的实现,都需要从‘治未病’开始,实施‘治未病’工程,提高‘治未病’意识迫在眉睫。”

  据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磊介绍,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火罐、针灸、中医药膏方等中医调理及治疗项目的认知度较高,但对中医健康服务的内容认知度较低。同时,“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不专,大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理念和知识培训,技术规范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完善是束缚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发展的核心因素。”

  对此,杨磊提出几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配套政策和规范;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培养中国特色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创新基层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多元化需求;推动“互联网+”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

  据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是全国第一所成立健康与管理学院的高校,医学院也是全校规模最大的学院,现有学生3500多人,教师近300人。“在人才培养方面,“杭州师范大学拥有较大的医学教育体系,开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学、药学等7个专业。健康管理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在科学研究方面,从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政策体系的完善,技术的研发以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健康三个方面进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拿到不少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项目”,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杨磊告诉记者,“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业率都很高,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磊认为,互联网和中医药结合是一个大趋势,是未来发展前景很好的一个领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加入将让公众享受到更加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健康服务。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武留信也认为,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是最容易通过互联网医院、信息技术来解决的,应建立和大力推进以自我管理、风险因素管控、自我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化健康管理平台。

标签:治未病;健康管理;杭师大;中医 编辑: 徐嫣嫣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