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5日讯(通讯员 张静 浙江在线记者 王湛)据说,有群浙大学生上了一门中药课,自己也能看方抓药、制药,给人问诊治病了。不过,开课的老师倒是再三提醒,没有执业中医师资格,可不建议自己配方抓药。
这门课,就是由浙大药学院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教授王毅为本科生开设的《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通识教育课,专门为大学生讲授中医药知识。
听起来挺正常,可是,当你知道在课堂上,老师居然教学生“炼丹药”,你就该吃惊了吧?
这门中药课
学生都在泡脚、炼丹
93位学生分成19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和中药相关的选题进行为期7周的调研,期末用5分钟时间报告研究成果。
王毅收到的学生报告中,泡脚选题频频“撞车”,3个小组各自寻找泡脚药方,抓药并制作药包,每周记录泡脚体会。其中,药学专业大一学生赵燚明所在小组,从东汉张仲景著述的中医经典古籍《金匮要略》中发现一帖补气血的药方,制成药包后5位成员坚持泡脚四周,还发明了“对照”泡脚法:一只脚泡,另一只脚不泡。
不过,这个创新做法一看就不怎么靠谱,还是没学到家啊!
王毅教授就在课堂上点评说,临床试验要求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学生就做了所谓的“对照”实验,“他们组说,随机做不到,对照倒是可以做。”虽然做法创新,但是对于“对照”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按照中医的气血理论,气血是流动的,泡了一只脚,气血会跑到另外一只脚。”
除了泡脚,养发也是高频选题。“白头搔更短”令人愁,白发、脱发怎么治?乌发丸、乌发蜜膏、七宝美髯丹,一共有3个小组都把古传养发药方找出来分析,发现相同的成分是何首乌。但王毅提醒,“何首乌内服是有风险的,因为其中含有的蒽醌类等成分具有肝脏毒性,不建议服用。”
“孔圣枕中丹”出自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哲学专业大一学生杨昌杰所在小组以孔圣枕中丹为选题,但小组成员并不满足于仅仅找到丹药药方,还亲手制成了弹珠大小的褐色药丸。
“后生张木与仇敌之女蝴蝶相恋而得不到祝福,相约私奔却被抓回村庄,接受火刑。烈火中的蝴蝶高歌,引来无数透明翅膀的蝴蝶,每只蝴蝶将歌声传到村庄各地。火刑结束,歌声不止,一只只透明蝴蝶也扎根在土地上。村民意外发现透明蝴蝶可用药。人们为了纪念这段爱情,便把这些药材称为‘木蝴蝶’。”
财务管理专业大一学生黎若晨所在的小组,以中药木蝴蝶的传说为基础,创作了一个爱情故事,“我们想让大家发现中药的美丽,所以特意搜寻有诗意的中药名,就发现了木蝴蝶。”木蝴蝶为蝶形薄片,主治肺热咳嗽,为了让大家更容易记住这味中药,小组以讲故事的形式做报告,还从网上淘来500克木蝴蝶,发给班上的同学。
不指望大家当中医的粉丝
但至少不要当“黑粉”
抗甲型H1N1病毒特效药“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提取自八角茴香;电视剧《仙剑奇侠传3》里的角色名“紫萱”,其实是一味中药——忘忧草;古代中医把健康幼儿的粪便密封在罐子里,可以治病是有道理的。
以上这些内容,都来自王毅的课堂。
王毅从2009年还是讲师时开课,到如今已成为教授,《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这门课,他已经开了8年。“以前专门有面向本科生的中药必修课,现在逐渐少了,我坚持下来开了这门课。”
每年浙大本科生中选这门课的人,接近400人,但真正能选上的不足百人,而且都来自不同的专业。王毅说,这学期学生人数是93人,已经到达课程容量的极限。
“很多人说自己不了解中药,实际上你们是了解的,只是你们不知道原来这就是中药。”第一节课,王毅就给学生们科普,“红枣、山楂,都是中药,中医药中有不少是药食同源的。”很多作为药补的中药,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例如莲子、核桃。浙大药学院副教授陈柳蓉也参与了授课,她主讲的三堂课就集中介绍了药食同源的中药和药膳。
王毅说,从“什么是中药”开始为学生科普中药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冲击。而自己开的这门课,“既讲中药知识,也讲传统文化。”
“我们常说心主神明,中医的心实际上是脑。我们会说‘我心里好想你’,心脏本身是没有想这个功能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是文化里蕴含的东西。”王毅说,古代中医的认识会逐渐融合到文化中,“一开始我们会觉得很正常,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已经结合了中医里的知识,并吸引我们。我们会说心爱的,没人说脑爱的,这就是文化。”
一年开一次课,王毅并不打算停下来。他计划在接下来几年对课程进行改革,请更多人来旁听学生的期末报告,也在考虑为学生的中药实践拉赞助,让学生的实践有充足的预算。“我们在宣扬中医药文化,让大家科学地认识它。我不指望大家都当中医的粉丝,至少不要当中医的黑粉。”
他们亲手制作的丹药
“非常苦涩、难以下咽”
龟甲、龙骨、石菖蒲、远志,四味中药各50克,打成粉末。熬制与药粉等量的蜂蜜,用文火慢慢熬到起泡。趁热将蜂蜜倒进装有药粉的容器,搅拌、搓丸。杨昌杰所在小组按照网上流传的教程,制作“孔圣枕中丹”。
之所以选择孔圣枕中丹为题,“是因为考虑到很多中药会有各种禁忌,所涉及的病症也跟我们有些距离,所以我们想找一种适合我们学生服用的、简单安全的药方。”杨昌杰说,“孔圣枕中丹自古以来就主要给书生服用,本身就是主治失眠、记忆力差等对学生来说很常见的病症。”
“我们这个丹再怎么说也是药。”为了确保丹丸安全,小组还咨询了专业人士,“一个学姐,她是学中医的,我问她这个药会不会有什么禁忌或副作用。”
孔圣枕中丹涉及的中医理论不多,成分少而简单,适合初学者亲手制作。
“最难的就是熬制蜂蜜,一般药房都有老师傅操作,我们因为缺少经验,得一直站在锅子旁边,频繁调整火候,怕它太沸又怕温度太低。”杨昌杰说,蜂蜜沸腾容易溢出锅,太凉又会拉长熬制时间。
制作丹丸还涉及到关键一步——滴蜜成珠。这是检验蜂蜜熬制过程中黏稠度的一种方法。“蜂蜜起泡后用筷子蘸一蘸,滴到凉水里能保持球状才算合格。”杨昌杰说,蜂蜜太稀,丹丸会过于软糯,无法成球状,“太黏稠又会过硬,根本咬不动,所以对蜂蜜黏稠度的要求很高。”当滴蜜能成珠,才能趁热混合药粉、搅拌搓丸。
两个小时后,孔圣枕中丹制成,小组成员进行了试吃。
“味道非常苦涩,难以下咽。”杨昌杰说,在药店抓药时,药方师傅一看他们买的这四味药,就告诫他们,“这四味药混在一起很难吃的。”
但亲手制作丹药的过程,还是让小组的展示内容更加丰富而吸引人。“枯燥的学习生活还得到了滋润,挺难得的。”杨昌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