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早晨6点,天还没全亮,东北大学何世礼教学馆前就排起了长队。教室门一打开,同学们便蜂拥而入,不到两分钟,200多个座位就被“一抢而空”。上课时,过道、走廊、地板、窗台,里里外外全是人。
创造这一校园独特景观的,是东北大学理学院副教授邵新慧,她教的课程是数学。培训处处长说,每年选课,邵老师的课都是报名最多的,没办法,我们只好把最大的教室留给她。后勤服务中心的阿姨说,哪个教室椅子少了,就去邵老师的教室找,准在那儿。
邵新慧说:“我特别喜欢学数学,在我看来,最幸福的事儿就是关掉手机,拿一本数学书,在图书馆看一天。”
她把自己对数学的爱,传递给了她的学生们。通常说来,数学课晦涩艰深,枯燥乏味。她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翻阅书籍,查找文献,站在学生角度,反复推敲。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幽默的语调阐述高深的道理,活跃课堂气氛。不仅注重知识的准确性,更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倡愉快教学,引导学生爱上数学,享受数学。“邵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默风趣,同时又重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学生评价她。为此,她获得了东北大学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全国微课大赛东北赛区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除了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邵新慧还教授全校研究生的公共数学基础课《数值分析》。无论是学生自由选择,还是研究生院指定,来听她上课的人越来越多,容纳200多人的教室经常挤进500人。“我的课堂上不论是多少学生在听课,都不用维持纪律,学生们都很自觉地学习、听课。”她说。
“本科生与研究生有很大差距,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邵新慧告诉记者,“初入大学,大一的学生还很迷茫,我通过课堂管理帮助他们克服惰性,讲解大学生发展方向。研究生学习热情高,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科研,我把课堂内容和科研结合,引导他们认知数学在科研上的应用和重要性。我每一年的课堂内容都与时俱进,把新的研究成果、科技前沿融入课堂,帮助他们开阔眼界。”
为了照顾坐在两边的同学,邵新慧经常会在左右两侧黑板各写一次板书;后面有的同学看不见黑板,她就让前排的学生即时把她教的内容拍下来传到微信群里,这样一边上课一边直播,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她讲的内容。为了让外校的学生也能听到她的课,目前,她和她的团队已录制完成了《数值分析》慕课。
“回顾我们整个学生生涯,对数学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其中。对于学数学的人可以理解,对于那些普通的工科学生有什么用呢?”面对记者的疑惑,多年从事公共数学基础课教学的邵新慧说,当然,从应付生活的角度来说,初中数学已然足够,高中数学看起来都显得多余,更别说数值分析和最优化理论了。但实际上,工科领域众多复杂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数学手段解决。她以本校院士王国栋研制出超级钢,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效益为例,说“王院士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通过数学手段求解。明白了数学的这层作用,‘数学无用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邵新慧的手机里,存着好多同学们制作的她讲课时的表情包。每次看到这些,她都会忍俊不禁,十分满足于孩子们把她当朋友。家庭困难、考研方向,甚至挂科、失恋等苦恼,学生们都愿意找她倾诉,她也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大学生李晨,大一时还是班里的前三名,大二时沉迷游戏,几门功课差点不及格。那段时间李晨特别痛苦,通过QQ找到邵新慧。邵新慧耐心开导他,帮他补课。大三时,李晨的成绩又恢复到90分以上,大四时保送研究生。“大学遇见邵老师,是学生的幸事。”李晨说。
(记者 毕玉才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