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校园 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聋人大学生的创意作品,将教学楼的楼梯点缀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记者 李天春 摄
今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成为指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今(26)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师范大学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强化师范教育特色,在实践中创建“三维核心能力”体系,以卓越教师精准培养为导向,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成效显著的教育教学创新之路。
“三维核心能力”体系的成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范院校如何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的学生如何才能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围绕着这一系列问题,从2008年开始,重庆师范大学不断通过党代会、教学工作大会、“提档升级、促进内涵发展”千人大会以及章程和规划编制等活动进行专题研究,经过十年磨一剑的恒久坚持,形成了“瞄准卓越水平、对接岗位需求、核心能力导向、实施精准培养”的教师培养理念,明确了“德行涵育能力过硬、职业基础能力扎实、专业特需能力卓越”的教师培养目标。
围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求,重庆师范大学适时优化调整培养重心,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培养体制机制,最终形成了“三维核心能力”体系为导向的卓越教师精准培养模式,解决了德行涵育能力弱化、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核心能力聚焦不够、协同育人机制不畅等问题。
致力培养复合型特殊教育人才
特殊教育专业是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特色专业,已经有25年历史,是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实施专业,开设有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教学、自闭症儿童心理与教育等三个重庆市精品课程,招收培养的学生既有本科生、研究生,还有聋人大学生。
“三维核心能力”体系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记者在教育科学学院采访时找到了答案。
记者在一间教室里看到,摆放着各种玩具和康复器械,一位女教师正在引导一个小男孩攀扶木梯,旁边一个家长模样的中年妇女看着孩子,满脸的爱怜。
这是教育科学学院知觉康复中心常见的教学场景,教师每天要对40多名特殊儿童进行心理矫正和康复训练。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还要时常进行实践作品展示,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和经验。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申仁洪告诉记者,在“三维核心能力”体系支撑下,学院注重基础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能懂得一样康复技术,以教康整合的模式引领,致力培养复合型特殊教育人才。
如今,教育科学学院已经打造了涉及生理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康复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起大学、地方、基础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残疾人康复机构、相关服务机构五路合一的养成性实践教学运行平台,有力支撑起相关课程的建设与运行,以及四年一贯制的全程性养成性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教学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
今年23岁的阿力木•哈斯拉木,是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来自新疆喀什岳普湖县,与人交谈时总喜欢笑,精神面貌充满阳光。
回顾四年大学时光,阿力木•哈斯拉木感觉青春和年华在校园里闪光:大一时参加学院师能素质协会当干事、大二时加入学院足球队当中卫队员、大三时担任学院师能素质协会副会长、大四时被学院及学校推荐入选新疆教育厅新疆籍少数民族管理后备人才库和2018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
阿力木•哈斯拉木说,他很感谢学校对他的培养,特别是学校创建的“三维核心能力”体系,给他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作了坚实的铺垫。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毕业,阿力木•哈斯拉木告诉记者,他已经完成了毕业论文写作,即将在下个月进行论文答辩。经过学院和学校严格的笔试、面试等考核程序,他已经作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留校上班实习。
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如安告诉记者,“三维核心能力”体系培养了许多优秀大学生,阿力木•哈斯拉木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涌现出全国百名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重庆市学生党代表、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等先进典型已达1500余名。
杨如安说, “三维核心能力”体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成果,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实践经验曾在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等会议上交流。来自全国的60余家高校、教学科研单位,以及澳大利亚、德国等35个海外代表团先后到学校考察学习,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曾专程赴该校调研教师培养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