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俏婧)近日,第二届全国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桐庐顺利落幕。本次论坛由施强集团主办。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浙江省人才市场主任徐露辉、桐庐县副县长方科和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相关负责人和桐庐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参加此次会议,共同探讨企业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实习实训的新模式,共商企业与高校双方更深层次合作发展的新路子。
会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指出,浙江省是一个资源小省,但又是一个经济强省,什么原因?那就是人才。“人才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校企合作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陈中说。
施强集团创始人虞陆平坦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始终高度重视人才,特别是应届大学生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施强商学院应运而生,专门负责集团的人才培养及校企合作工作。
“我们注意到应届大学生对职场和社会认识不足,就业后与企业存在较长的磨合期。为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更快适应职场,了解行业、了解企业,我们从2014年开始,就与全国50余所高校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施强班,教授职前培训课程。”施强商学院副院长李红胜表示,学院拥有近200名专职、兼职讲师,根据大学生入职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如新员工培训、模压培训、带训培训、精英培训及管理层提升培训等,助力他们在公司搭建的职业平台上快速发展。
“施强班是施强商学院联合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种模式,安排讲师进校开展相关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实习活动,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比赛,充实学习生涯,对于优秀学员到总部参观,与高管面对面座谈,直接发放施强offer。灵活多样授课模式,将教育方法和研究培训机制融入到课堂中。其目的是通过为在校生尤其是大三学生讲授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毕业后能更快适应职场和社会的需要。” 李红胜表示,施强班可以让学生早了解、早熟悉、早接触企业,对于探索深化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重要意义,也是培育实习、就业基地的好方法。课程设置既要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相互补充,又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启动创新教育方式,用激励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论坛的分享环节,肇庆学院制药工程系主任覃亮向大家分享了肇庆学院“施强班”的合作成果。覃主任说,施强班的报名规模一度达到300人以上,可以说到了爆棚的程度。实践证明,施强班毕业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下一步,还会将肇庆学院“施强班”申报成为广东省教育厅的创业创新项目。佳木斯大学就业处副处长邢传波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创业思维引领创新创业”为主题,就高校创业要以“用户思维”为核心,围绕用户建立产品思维、共享思维、团队思维和整合思维等进行了分享。
浙江科技学院团委书记、创业学院副院长李俊分享了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提出高校创业教育转型重点在于理念思考,要从专业结合、行业契合和国际融合三方面切入,通过“多方联动”,在院校设立创新创业特色班,并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提炼出优秀的课程体系,搭建创业基地,建立国际合作关系,以此达到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
在交流环节,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院院长江永南提出,目前企业招聘难点在于大学生存在缺乏自信、眼高手低、没有真正了解就业形势等问题。因此,高校需要与企业联动,让学生认识自身、了解社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参会的高校教师对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工作各抒己见,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