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浙大博士生田间地头实践忙 学以致用惠农民

2018-07-31 18:27:22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叶昕海 张佼 党聪 常学飞 周悦南

微信图片_20180731175345.png

  浙江在线7月31日讯(通讯员 叶昕海 张佼 党聪 常学飞 周悦南)夏日炎炎,郁郁葱葱的稻田旁出现了一群陌生的身影,他们有的手拿竹竿,有的提着白磁盘,也有的扛着捕虫网,他们在干嘛?原来这是浙江大学农学院赴省农科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在省农科院徐红星研究员的带领下分别前往浦江和诸暨开展水稻田主要病虫害的调查。通过详细调查,掌握田间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范围、危害程度,是为做好及时准确的预报和制定正确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实践队一行首先来到浦江县农业局。经过简短的座谈,在浦江县农技推广中心贾主任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一片白背飞虱发生较重的稻田。在浦江县农业局资深植保员吴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队员们采用盆拍法调查了这块稻田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并采集了大量的白背飞虱带回实验室,用于抗药性的检测等。看上去绿油油的稻田,下面却是泥泞难行的淤泥,对于没有下过地的队员们来说,这既是体验,也是考验。

  实践队队员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内从事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从未接触过田间病虫的调查,经过亲身经历才明白,原来盆拍时,白磁盘放的角度,用手拍水稻植株的力度和次数都是有讲究的。

  20日,队员们又马不停蹄赶到诸暨市的山下湖镇和王家井镇,在金华植保站朱老师和诸暨市农技中心的周站长在带领下,通过扫网法和黄板法对不同试验稻田的害虫数量、天敌数量等展开调查。在这里,与农民自防田不一样的是,每一块稻田的田埂上都种了不同的植物,有百香果、秋葵、芝麻等,这些植物为蜜源植物,能延长天敌的寿命并提高其控害效果。

  田间调查途中,队员们来到杭州萧山的一片特别的稻田。这里的稻田与别处的不同,稻田的四周都是围栏围起来的,每块田不是边上挖了一条深沟,就是在田角挖了一个方形的水塘。我们正在想着为什么挖成这样时,一只只鸭子从稻丛中钻了出来。原来,这里采用了“稻-鸭、稻-鳖”等综合种养技术。同时,在稻田周围还科学地布置各种“分工明确”的植物,有的为天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有的为有益生物提供了食物、繁殖场所等。这些精心的设计让稻田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并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自然控害能力。当课堂上、文献中所提及的稻田案例真的展现在队员们面前时,大家还是不经感叹:“原来水稻还能这样种!”

  田间调查十分辛苦,同学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脸上胳膊上都被晒黑了,但这样的经历着实让他们印象深刻。队员们纷纷表示感受到基层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辛苦,也都体会到农业发展不仅仅需要实验室的理论研究作为基础,更需要来到田间做实际应用考察,两者相结合才能推动农业领域的进步。浙江大学农学院博士生叶昕海表示,“今天第一次实地看到稻田养鸭、养鳖,很新奇,很有创意。这种绿色的种植、养殖方式是‘两山理论’的创新实践,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控制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相信以后绿水青山处处皆是!”博士生张佼说道,“这次社会实践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不仅仅要会在实验室做分子实验,更要帮助农民解决一些更实际的问题。”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更好结合在一起,给农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农民的生活锦上添花,这是我们每一个农学学子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标签:实践 编辑: 蒋立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