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8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俏婧 通讯员 林晓莹)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字媒体设计类和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组合软件服务外包类现场决赛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
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联合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
选手在比赛中
该赛事自2008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大赛共分11个大类,赛事分校内预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等三个阶段。2018年决赛现场根据参赛类(组)的不同分设在铜陵、合肥、南京、福州、上海、杭州举行。大赛自举办以来,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部分作品已被企业采用,历届大赛中的不少作品已成功孵化。
本次来到浙江工商大学的参赛作品共有361件,分别来自181所院校;参赛选手1156名,领队和指导教师255人。本次大赛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企业的50位知名专家担任评委,分为10组进行。
南京艺术学院褚宁琳担任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评委已有6年,她对浙江工商大学3名女生的参赛作品《民族丝巾荟萃》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们就设计了56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花色,然后将它印制到围巾上,形成一套产品。”浙江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学生陆彦汝参加的是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组合软件服务外包类决赛,她向记者展示了她与同学共同设计的作品,每一条颜色不同的丝巾上都有一个民族的特色。
另一名参与设计的同学黄诗怡找出一块黄色与红色相拼的丝巾说,这款丝巾结合了哈萨克族的特色。“哈萨克族年轻姑娘的服饰中,坎肩胸前缀满了彩色的扣子、银饰、银元等装饰品。她们戴一种圆形花帽,帽子上缀满了珠子和金银片,所以我们在设计图案的时候,用了许多圆形且色彩纷呈。另外,当地的圆形花帽的帽顶通常会插一撮猫头鹰羽毛,帽壁绣有以花草和兽角的各种变形体为内容的花纹,这些元素也都在丝巾上得以概括式的体现。同时,两色通过对称来表现,是因为结合了哈萨克族人的对唱习俗。总而言之,我们是将民族的古典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艺术进行了结合。”
陆彦汝说,个别民族的花色设计,她们还采用了不同的颜色。以苗族为例,同样的花纹,她们分别设计了主色为蓝、红两款。“大家都知道苗族的刺绣以及蜡染很有名,在设计主色为蓝款时就是基于这个考虑。在做了传统蓝色后,又选择了红色为主色,打破了原来蜡染的深色刻板印象,点缀上活泼的颜色,碰撞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陆彦汝告诉记者,这次的设计量很大,收获也不少。简单说来,就是长了见识,也发现做市场性的产品很难。
“去年7月就开始筹划这次的设计了。”陆彦汝说,设计的初衷就是在想“一带一路”的主题说了很多年,怎么样去设计一款有意义又便于携带的纪念品呢?想来想去民族丝巾比较有特色,而且就算全套收入其中也不占地方,日常生活中又能使用。
对于这群大学生来说,56个民族的特色知晓并不多,而且团队中也没有人是少数民族。为此,为了这次的作品设计,她们去翻查了很多讲民族特色的书籍,“像白族,我们也是在查资料的时候知道,原来他们的扎染、刺绣也是做得挺好的。我们在设计白族丝巾的时候,还将他们特色建筑屋檐简化形成了线条元素作为装饰,将扎染传统图案提取简化放在中心。”可以说,从他们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建筑等多种能体现艺术特色的内容都去了解一遍。“当时,按民族划分整理出来的资料很多很多,有时候发现一个民族特色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又不知道怎么样去结合进行设计。全部都放上去显得凌乱又没特色,放个别之后又不知道怎么样取舍才合适。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自己的设计今后能够市场化,因此还要考虑到市场需求。”
评委对作品进行评分
本次大赛的总负责人、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柏林告诉记者,本次比赛是竞赛的平台,也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目的就是达到“以比赛促进教学、以教学促进比赛”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