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浙江建院60周年

匠心甲子书写走在前列的“高职样本”

2018-11-26 10:19:0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当下中国,呼唤大国工匠;当下中国,迎来匠心时代。

  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工匠型人才,职业院校堪称“主力军”。在该领域,位于杭州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浙江建院)堪称代表。这所成立于1958年的高职院校,用一个甲子的坚守与创新,累计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行业及经济建设输送各类人才超6万名,成为国家建设行业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也用“匠心办学”书写了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样本”。

  “我们希望成为在浙江乃至全国走在前列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不断培养‘融天下建设于心、担建设天下于肩’的技能人才队伍。”该校党委书记宋立说。而这,是一所高职院校的情怀,亦是工匠精神的情怀。

  风雨兼程60载

  6万人才记录春华秋实

  杭州东部的萧山高教园区,是该市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板块。占地近35万平方米的浙江建院坐落于此,其现代大气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又因深厚的底蕴而颇显不同。如学校北面不远的钱塘江水,令人心生澎湃又极易闻到历史的味道。

  这是几经起落、见证改革发展历程的“甲子之路”:

  1958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头一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大大超过以往,建筑行业技工人员严重短缺。当年,国内一批建筑类学校成立,浙江建院前身——浙江省建筑工业学校正是其一。4年后,因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学校被迫停办。

  1965年至1971年是建工学校第二次办学时期,后因“文革”学校被迫撤销。1974年,学校第三次办学,彼时因新址尚在建设,该校经历了三年之久的借楼办学历史。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幕开启,建工学校也迎来了其发展加速阶段:1984年,该校成为浙江省教育部门中专教学改革试点学校;1993年,被确立为浙江省首批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4年,成为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单位;2002年,在建工学校与浙江育才职工大学基础上筹建的浙江建院经浙江省政府部门批准成立;10年后,该校入选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后又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回顾过去,我们经历了中专办学阶段、高职办学阶段及近年的高职本科混合管理阶段。”浙江建院院长何辉说,学校从中专院校转型为高等职业院校,并发展为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加之今年上虞校区的新建为学校师资力量、校园规模等带来质变,均是该校60年来踏实前行的重要印记。

  件件大事串联起浙江建院的奋进征程。而人才的培养输出,更是该校以“为建设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服务建设行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荣耀见证。

  本月举行的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万邦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铭法成为受表彰的55位杰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一。

  这位浙江工程管理咨询领域领军企业的“掌门人”,正是浙江建院走出的优秀人才代表。而翻开该校校友目录,德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一平、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游劲秋、浙江众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安、迪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卿宝、杭州永正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菲、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张金星、浙江世贸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福等一众行业领军人物、知名专家等,均有着“浙江建院人”的同一标签。

  “浙江建院建校60年来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培养了6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为浙江的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目共睹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现在浙江乃至全国建设行业当中,有许多骨干技术人员都是我们的校友,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宋立说。

  春风化雨育人路

  工匠精神担纲核心精神

  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职院校,浙江建院历经60年不衰的成长故事足够令人骄傲。探究其发展原因,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支持,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教育部门对学院的坚强领导,学校师资力量的持续补强,学校产教融合的理念和模式可谓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建院,工匠精神也与职业精神、担当精神一道,被列为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精神。

  “浙江各级政府部门和省建设部门、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是学校取得一系列发展成绩的重要原因。”在宋立看来,这番话并非虚言,该校新校区的落地便是代表。

  3月,在浙江省有关部门特别是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建院与绍兴市上虞区政府部门举行签约仪式,共建浙江建院上虞校区。

  据了解,该校区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9月投入使用,进驻3年内,达到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左右,教职工300人左右。

  师资方面,宋立指出,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也为浙江建院内涵提升、跨越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他介绍,刚建校时学校教师仅有几十人,而现在拥有教职工500余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371人,高级职称教师159人,博士21人。有5名教师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称号,两名教师获得浙江省教学名师称号,2名教师获得浙江省教坛新秀称号,18名教师成为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105名教师取得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等国家注册师执业资格。

  政府部门支持、师资力量雄厚,也带动着该校在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上实现着质变。

  近年,浙江建院学子连续3届获得全国“大艺展”一等奖、连续两届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挑战杯”竞赛特等奖;而从就业情况看,该校每年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去年更是高达99%,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我们学生的很大特点就是和行业的融合度、契合度非常高,进入社会以后能够直接在企业、行业中发挥作用。”宋立表示,这一良好现象的出现得益于浙江建院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持续探索。

  该校创新办学模式,在完善面向企业进行“订单”培养、牵手中职学校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基础上,携手名企,持续推进联合办学、联合育人的“1+1”校企合作学院。依托行业创新实践“1+1+X”办学模式,成立浙江省建筑业行业联合学院、浙江省房地产行业联合学院等6家行业联合学院。同时立足专业,积极探索工程造价、楼宇智能、园林工程等“1+X”专业一体化发展联盟。

  教学路径的选择也彰显着学校育人理念。何辉指出,作为高职院校要着力培养3种技能,弘扬3种精神。前者即熟练掌握必要技术的硬技能,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合作精神、沟通意识为代表的软技能,及学生持续发展、创新所代表的元技能,而后者则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肩负建设使命的担当精神。

  新时代启新征程

  建中国高水平高职院校

  在技能人才愈发受到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步入“黄金时期”背景下,走过60年的浙江建院也开启了发展新征程。如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引领下,该校也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作为发展目标。

  几天前,加拿大罗耶斯特文理学院校长顾问一行造访浙江建院。这也是加方第二次访问该校,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际工程方向)的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研讨。在此前与美国贝茨学院合作举办建筑设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教师培训项目基础上,该校国际化步伐有望继续加速。

  在何辉看来,要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院校,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是必由路径,通过最大程度发挥中方和外方优秀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此外,做强专业、优化体制、做强服务也是他眼中的未来关键。

  “专业是核心的核心,我们希望通过做强优势、做优特色、开设新型专业、把每个建筑类专业做精致,成为建筑品牌专业的领军者。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体制制度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模式的创新等都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在做强服务上,学校要做社会服务中的领航者,不仅提供技术和人才的支撑,更要提供文化的支撑以及各类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何辉说。

  宋立说:“我们希望将浙江建院打造成为在浙江走在前列、全国进入一流的高水平的高职院校,能够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浙江建设行业在全国的地位相匹配,能够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能够为行业所欢迎,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院校。”他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浙江建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艰苦的奋斗过程。其同样谈及专业建设问题,指出该校将进一步培养和招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带头人,提升教师队伍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养,让学校教师在建设行业中成为技术权威,也是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专业带头人。

  风雨沧桑六十年,春华秋实一甲子。回首过去,浙江建院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魅力篇章。放眼未来,在“敢亮剑、志筑强”的建院精神引领下,这所地方高职院校的传奇故事也正写下新的续篇。

 

标签:浙江省;浙江;工匠;高职院校;政府部门;学校;高职;匠心;人才;办学 编辑: 蒋立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