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二一二……,云豪不着急,慢慢来……”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大拇指”暑期社会实践队员搀扶着刚能行走的小云豪,一边数着脚步,一边鼓励着他。看着云豪小小的背影,颤颤巍巍的步伐,云豪的爸爸的忍不住红了眼眶。这一幕,小云豪的家人已经等了3年。“现在云豪能走路了,马上就可以上幼儿园了,我也可以出去工作了,我们这个家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云豪的爸爸不住地感谢实践队员。
小云豪今年5岁了,与其他的孩子不同的是,一出生他的四肢就有明显的缺陷,一直不能行走,双手也没办法握住东西。“在临床上这属于先天四肢挛缩症患者,脚和手都有畸形,不能站立行走,手也不能抓握。检查时十分抗拒,也不愿意和人接触。”后来,为云豪进行手部矫正手术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外整形科的丁健医生回忆到。
2016年5月,针对四肢先天畸形贫困患儿无法得到及时救助的现状,温医大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联合温州市慈善总会等单位于发起成立“大拇指工程慈善救助项目”,同时成立了“大拇指”社会实践队,连续四年开展筛查和救助工作。
两年前,实践队员在永嘉开展“大拇指”义诊活动中发现了云豪。云豪家住在永嘉的山上,从小和父亲、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小云豪没有自理能力,父亲要照顾他,没办法外出工作,家里条件非常困难。实践队员马上联系附属第二医院,用“大拇指”工程的慈善基金先后三次为云豪免费做了矫正手术,并一直关注云豪的恢复情况。
今年,实践队再次走进温州永嘉县,向社会普及先天性四肢畸形的早期筛查知识,通过一村一户式进行家门口的宣传,让一些四肢畸形的患者得到救助。截止目前,实践队已经在20个行政村开展宣传,科普人群达到4357人,其中筛查入库畸形患儿5名。针对贫困患儿家庭,实践队员登记入册,联系附属第二医院的“大拇指”工程专家团队,为患儿的救治牵线搭桥。实践队员还与患儿建立长期一对一帮扶,不仅关注患儿手术治疗进程,还积极投身患儿心理的帮扶,助力他们的健康成长。
据了解,我国每年出生约有27万先天四肢畸形患儿,大约每两分钟就会诞生一个四肢畸形儿。早发现、早治疗,是先天性四肢畸形治疗的关键。但部分患儿家庭仍存在经济能力不足、治疗观念不及时等问题错失手术的黄金时间,同时,四肢的缺陷不仅困扰着患儿的身心发展,还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少家庭因病致贫。
“我们作为医学生希望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点滴行动,去帮助先天性四肢畸形患者家庭,也给予先天性四肢畸形患者人文关怀助力。”实践队员毛倪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