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从茶园到博物馆,浙江树人学院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传承千年茶文化

2025-04-30 11:28:09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傅子涵 叶怡铭

  暮春四月,茶山叠翠。近日,正值春茶季的尾声,浙江树人学院茶文化241班全体学生在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宋斌教授、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张星海教授的带领下,走进浙江日茗康茶业有限公司与越茶博物馆,以“茶香筑梦,文化铸魂”为主题,上了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茶文化学》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讲解和专题研讨,师生们深刻感悟茶文化的守正创新之路,深入植根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小小的东方树叶,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互动演进的生动佐证。地方政府和企业是如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呢?”带着宋老师“三茶统筹”的问题,同学们走进浙江日茗康茶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会稽山南部稽东镇,是茶叶的的主产区之一,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参观前,张星海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有关“茶”的指示入手,寄语师生:“茶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茶产业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承载着历史与智慧,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既要保护传统技艺,也应拥抱科技的浪潮,让茶叶联结历史与未来。”



  绍兴市人大农经委副主任吕永江研究员欢迎树人学子来到绍兴这片浸润千年茶香的土地学习茶文化。他表示,从古至今,越茶一直蜚声海外,是中华茶史的“活化石”、是绍兴乡村振兴的“金叶子”、是连接世界的“中国名片”。

  日茗康公司总经理、茶产业传承和制作传承人尉月华深得其父40余年制茶经验之真传,她希望茶叶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随后,尉月华带领师生进入日铸茶文化展示区,讲解历史、发展、制作工艺等。伴着隆隆的炒茶声和空气中蒸腾的茶香,师生们走进了智能化制茶工厂,亲眼见证了茶产业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交融。国茶241赵雅绮是第一次实地来到生产一线,她激动地说:“作为茶文化专业的学生,我看到标准化机器翻炒着茶叶、把控每道工序,让我对课本中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看到了科技赋能茶文化的实际应用。”同学们还到日茗康生态有机茶园,近距离感受了茶山的生态之美。



  为探寻绍兴茶文化的深厚历史,宋斌带同学们来到了越茶博物馆。馆前,宋老师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切入,阐述了茶叶彰显的中华文化深厚底蕴、茶文化承载的文化自信、国家文化影响力竞争的重要性等,并寄语同学们在茶文化传承创新中肩负起使命与担当。带着“如何传承与创新茶文化”的问题,同学们踏入馆内,在负责人宋晓的带领下沉浸式参观500余件茶文化藏品、感受越州大地内蕴丰富的茶文化基因。


  参观期间,十个学生小组围绕“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茶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时期茶文化如何建设和发展”“青年人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应该如何发挥作用”等主题分享了本次行走的思政课感悟。陈家慧同学感叹道:“我们要构建青年茶人的网络,推动茶文化‘破圈’与普惠,传承和弘扬茶文化,让更多人爱上茶、了解茶,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党建引领、思政铸魂、产教融合,这堂茶园里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中,师生们在一线体验茶产业的脉动,在博物馆汲取茶文化的养分。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对茶文化传承创新时代使命的理解,希望未来能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树人力量。

  为建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在课程负责人宋斌教授的带领下,课程组通过系列“行走的思政课”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红色地标、田间地头、产业一线,不仅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更让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品格担当,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生动注脚,书写着立德树人的崭新篇章。


标签:茶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行走的思政课;同学们;师生;浙江树人学院;中华文化;宋斌;新时代;茶叶 编辑: 吴俏婧
相关新闻

4月23日,浙江树人学院茶文化专业学生走进浙江日茗康茶业有限公司与越茶博物馆,上了一堂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茶文化学》的行走思政课。师生们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讲解和专题研讨,深刻感悟茶文化的守正创新之路,并探讨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统筹发展。在日茗康公司,学生们了解了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亲身体验了科技赋能茶文化的实际应用。在越茶博物馆,学生们参观了茶文化藏品,深入了解了绍兴茶文化的深厚历史。此次活动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