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日讯(通讯员 曾晓江 潘雅芳)近日,由浙江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浙江树人学院副校长叶时平带队的第四调研小组,赴丽水、台州、温州三地开展浙江省康养文旅产业发展及《康养旅游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贯彻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本次调研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指导,省旅游协会组织,旨在全面梳理全省康养文旅资源现状,推动标准落地,识别具备潜力的康养文旅基地,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调研期间,专家团深入丽水、台州、温州三地文旅康养产业一线,实地考察多个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项目。专家们围绕标准落实、资源整合、业态创新等方面开展调研交流,总结各地经验亮点并梳理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全省康养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调研组首站抵达丽水市,先后考察了莲都区古堰画乡艺术文旅融合项目及缙云县大佑山农旅融合项目,详细了解了生态保护举措、产业规划布局与文旅资源开发的协同发展模式。古堰画乡以1500年历史的通济堰和原生态村落为依托,通过“丽水巴比松”油画品牌赋能,成功打造了“艺术、文旅与生活”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缙云县大佑山项目则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探索出农旅融合、生态保护与康养体验相互促进的发展路径。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与丽水市文体旅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康养旅游服务标准的落地实施、政策对接协调、产业链深度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建议,丽水可进一步细化生态保护标准与旅游开发规范,实现生态资源利用与旅游经济效益的双赢。双方共同指出,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快服务规范落地与人才培养步伐。
随后,调研组转赴台州市,走访天台县安养院、塔后村民宿集群及仙居县藏仙生物科技公司,重点调研“中医药+旅游”“民宿+康养”等创新实践模式。安养院的文化养老模式体现了文化与康养服务的深度融合;塔后村通过打造音乐节、康养圣地等文旅品牌,实现了乡村旅游从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型转变;仙居县藏仙生物科技则在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中医药养生研学旅游领域进行了创新探索,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旅康养产品体系。座谈会上,台州市文广体旅局提出,将进一步深化“文化+康养”的融合创新,持续培育特色健康旅游目的地品牌。专家们表示,台州市可以继续依托区域文化特色,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康养文旅产品,并进一步提升服务标准与专业化人才培养,以推动康养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调研组在温州市永嘉县南陈村考察温泉疗养与精品民宿建设,随后赴龙湾区中国眼谷小镇,调研眼健康科技与研学旅游结合的特色路径。南陈村高山温泉资源丰富,通过与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合作,打造高品质康养度假产品;眼谷小镇则以眼视光科研和青少年研学旅游为特色,初步形成了科技型文旅康养新模式。座谈中,温州市文广体旅局表示,将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与医疗资源,重点推进“养眼温州”品牌建设,加强医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专家们建议,应加快配套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强化标准化服务体系与设施适老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温州康养文旅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服务品质。
作为浙江省《康养旅游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浙江树人学院通过本次调研为标准的修订与实施积累了大量的实践依据。调研发现,各地在资源整合、业态创新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康养场景的深度开发、服务标准化实施、跨部门合作与配套服务提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专家组提出,各地政府和产业主体需在标准落地的具体操作层面进一步深化实践,针对性地进行配套服务设施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业规范化与精细化。
此次调研不仅为全省康养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也进一步强化了浙江树人学院旅游管理、智慧康养、数字文旅等学科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学校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助力浙江省成为全国康养文旅产业发展的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