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频道 > 即时报 > 高校

一场跨越千年的青春对话 衢州“00后”大学生让千年廉文化在盈川村焕发青春光彩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通讯员 吕欣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通讯员 吕欣)在衢州市衢江区盈川村,初唐诗人杨炯的清廉风骨,历经千年岁月,依然被当地百姓所传颂。而今,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因为一位“00后”大学生的到来,被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活力,并与乡村振兴的脉搏紧密相连。

  她叫洪橙紫,是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二学生。然而,她的另一个身份更为盈川村民所熟知——杨炯纪念馆的“金牌”义务讲解员,以及“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中,将理论化为实践的“青年实干家”。

  从聆听者到传播者:一场跨越千年的青春对话

  洪橙紫与杨炯纪念馆的缘分,始于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一次偶然的参观,让她对这位以清正闻名的“初唐四杰”之一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就在想,这么生动的清廉故事,如果只是静静地陈列在展柜里,太可惜了。”洪橙紫回忆道。自此,她主动请缨,成为一名不领取任何报酬的讲解员。

  课余时间的不懈坚持,让她对杨炯的生平与诗文如数家珍。但她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史实复述。作为“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的成员,她思考的是如何让古老的文化与当代价值产生共鸣。“我尝试用年轻人的语态,把杨炯的‘清水明月’与当下的廉洁自律联系起来,让来看研学的小朋友们能听懂,让来自各行各业的参观者能受益。”在洪橙紫的讲解中,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面可以映照当下的明镜。

  从讲解员到策划者:一堂“廉主题研学”课的乡村振兴实践

  如果说,义务讲解是出于热爱与责任,那么,洪橙紫的下一步行动,则展现了她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创新与担当。她敏锐地察觉到,单一的文化宣讲模式潜力有限,必须将其融入乡村发展的整体图景。

  于是,她开始推动“讲解”向“研学”的转型升级。在学院老师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她精心设计了“观廉景、听廉课、讲廉吏、绘廉画...”的沉浸式研学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让文化‘活’起来,也让村子‘火’起来。”洪橙紫介绍道,“游客和研学团队来了,自然会产生消费。我们与村民合作,将当地的莲子、花生、酒酿馒头等农产品包装成‘廉韵’特产,推介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文化流量,就这样切切实实地转化为了经济增量。”

  据盈川村党支部初步统计,自“廉主题研学”项目深化推广以来,该村今年已接待研学团队及文化游客数量同比增长显著,直接带动了村民农副产品的销售和村集体经济的增长。一位村民笑着对记者说:“小洪他们这些大学生脑子活、有办法,现在来我们村的人多了,大家都说我们这儿不仅有风景,更有‘风骨’!”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一股青年力量的接续传承

  洪橙紫的故事,并非孤例。她是衢州职业技术学院“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她身后,是一个鼓励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育人平台,是一支致力于用青年声音传播时代强音的队伍。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像洪橙紫一样,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反哺社会,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洪橙紫同学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当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在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城市与乡村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

  夕阳西下,又一批研学团队在洪橙紫的带领下,行走在盈川村的田埂上。他们的身影,与千年的古村、与现代的产业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从文化殿堂到田间地头,洪橙紫用她的坚持与创新证明:青年,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更是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子。她让千年廉文化在盈川的土地上,焕发出了夺目的青春光彩。

标签: 8090+|廉主题研学|洪橙紫|文化|盈川村|新时代|学生|青年|乡村振兴|宣讲团 编辑: 吴俏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