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暑期又至,各种打着“某某书院”“某某国学班”旗号的书法培训班迎来了众多学生。记者发现,虽然价格昂贵,但报名者络绎不绝。其实,从2011年起,书法教育就已逐步进入中小学课堂,成为一门必修课。既然如此,为何还会有校外培训如此火爆的局面?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究竟面临怎样的境遇?
暑假来临,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给孩子在培训机构报名了书法课,尽管价格不菲,但是张女士认为值得,“弥补孩子在学校书法课上‘吃不饱’的遗憾,孩子喜欢写字,尤其喜欢隶书,但是一周只有一节书法课,实在有点少”。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不少不同的声音。一些家长认为书法课是“情感上应该接受,实际上没有用处的课程”。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学校每周一节书法课,还会留打印好的选做作业,让孩子回去临摹。我每次都选择不打印,对我来说,孩子的字写得工整就足够了。小学课程那么多,给孩子留白的空间太少,我看了看他的课程表,决定把书法课当作我们的留白时间。”
从2013年书法课进入小学课程开始,“冷热不均”的状态就一直在循环着。喜欢的吃不饱,不喜欢的干脆“留白”。小学书法课怎么了?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为什么显得如此尴尬?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1.“让老师们先爱上书法,再带动孩子们喜欢这门艺术”
在记者采访的学校中,每个学校都按要求开齐了书法课,一到三年级为硬笔书法,四到六年级为软笔书法,学生的接受度很好。
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校长吴健表示,在他们学校,书法课是孩子们真心喜爱的课程。“字如其人,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练一笔好字是为人生打好根基。无论任何时候,这都是电脑替代不了的”。
“我们一星期有一节书法课,除此之外,还会通过评比、展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成果贴出来,并邀请进入展览环节的小朋友参加升旗仪式,通过激励措施让孩子们爱上书法课。”吴健说。
激励是一方面,潜移默化是另一方面。“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能够陶冶情操。一些调皮的孩子、课堂上坐不住的孩子,多练书法有助于他们心智的成长。我们给每一位教师都免费发放字帖,他们用完了可以随时去学校领取,上学期我们还举行全员教师的书法比赛,让老师们先爱上书法,再带动孩子们喜欢这门艺术。”吴健说。
书法课不考核,作业也是自愿书写,“字数和页数都不做要求”,然而尽管如此,很多学生还是会主动完成,一些孩子还超额完成,吴健告诉记者。
南昌师范附小校长易艳丹认为,“在中国人的课堂,书法课是当然应该存在的”。
南昌师范附小的做法是打破“三重门”:“第一重门是教材,我们比国家规划提前一年开设书法课,开始是自编教材,后来用统编教材,但是我们不局限于教材所框定的内容,会给学生准备一些校本教材拓展练习;第二重门是教师,我们缺少专职书法课教师,会通过教师自荐、选拔培训等方式在校内补充兼职教师,缓解教师紧缺的难题;第三重门是硬件条件,在我们的课堂上,强调的是书道文化,并把它和校园文化相结合。我们注重的不是技法,而是一种精气神。除了书法课以外,我们还通过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爱上书写。”
2.“美术、书法等和主课在一起,才真正构成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
上书法课的时候是喜欢的,但是内心依然觉得它没有用,这是一些家长的心态。选择让孩子“留白”的刘女士说出了她的心声。“在小学阶段,作业实际上还是很多的,如果孩子能提前做完作业,我是愿意让他练习书法的。”
一些家长说出了类似的观点。张艳的女儿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小学就读二年级,她也选择放弃书法,原因是“时间都被主课挤占了”。“拿英语课来说,班里的孩子三分之一有英语基础,三分之一口语流利,只有三分之一需要从ABC开始学,而我们就是那毫无基础的三分之一。其他各科大体类似,有的孩子已经会列竖式运算了,有的还在学十以内加减。没有上幼小衔接班的我们各科都水平堪忧。为了赶上进度,我们只好对不起书法课了,书法课一般安排在周五,我们偶尔会让孩子旷掉课程学别的。”
对于家长的看法,易艳丹表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充分了解感知各个方面知识和文化。“教育是唤醒的过程,催生孩子认识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小学阶段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可能性,甚至允许他们试错,这样对孩子未来才是更好的。孩子们能写好字,为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在点滴之间培养了家国情怀,这一课是一定不能少的。”
“同时,孩子的成长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不应该是一张试卷、主课成绩所能代表的。我们的建议是合理布置作业,根据学生学力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避免一些学生重复抄写,也避免一些跟不上的学生疲于赶进度。每个孩子都能跳起来摘到‘桃子’,这是我们的目标。”易艳丹说。
分层作业已经在不少学校开始了推广,在广州执信中学,初一学生李伊尹告诉记者,她有十余种个人爱好,芭蕾、中国舞、爵士舞、电吉他等等,因为分层作业,让她可以留出时间发展个人兴趣。
“美术、书法等课程都是重要的,它们和主课在一起,才构成基础教育阶段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给孩子未来奠基。如果把它们舍弃掉,换来片刻主课学习时间,是得不偿失的。”吴健告诉记者。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放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学校都持有“书法课不可缺少”的观点,但是让书法课变得尴尬的,除了和主课的时间不协调,主要还存在“书法教师短缺”这个问题。
易艳丹告诉记者,按照规定,他们学校应该有3~4名专职书法课教师,实际上只有1~2名。“而且书法课教师都很年轻,有生育需求,产假式缺编的问题时有发生。兼职教师有的是美术课教师,有的是语文课教师,但是美术课、语文课也需要人,很难脱岗。有的时候会有调整不过来的现象,综合素质课就像坛子,每个坛子都需要一个盖子(老师),但是盖子不够,盖了这个就少了那个。”易艳丹说。
有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软件辅助教学,通过书法软件示范,度过过渡期。但是软件作用有限,教师的亲身引导才是最重要的。这让易艳丹开始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的师范中专,“那时候所有的中师学生必须完成书法课、音乐课、美术课等,不然不能毕业,因此当年的中师生打下了不错的基本功,一人可以教多门课。目前我们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也会注明要有‘书法特长’,但是挑过来的教师实际情况不太理想。我们和师范学院也有一定的交流,希望师范学院在培养教师的时候,注重基本功,真正缓解目前中小学校书法课教师缺编的问题。”易艳丹说。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以前的中师教育教学内容相对较少,给书法、美术等课程留出了时间,当前师范学院知识体量增大,书法、美术等课程空间自然缩小了。他认为,当前解决书法教师缺编的问题,切入点应该是“先把一些有书法兴趣爱好的教师发展起来,再慢慢从入口端解决教师待遇问题,吸引更多书法人才来到校园。”
同时,储朝晖还表示,对于书法教育来说,解决评价体系的问题也至关重要:“当前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体系刚刚确立,几个平台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主要的评价还集中在整齐划一的分数评价上,无法让学生放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像是书法、音乐、美术等课程面临的情况大体类似,相信多元评价体系真正建立起来后,这样的问题能得到更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