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这些印象中成年人才得的病 怎么孩子也这么容易得了?

2018-08-21 10:52:19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金晶 通讯员 张颖颖

  浙大市一医院内1支部、儿科支部、行政1支部书记给小平安送上捐款。

  5岁的小樊樊现场给大家唱了一首《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

  上周四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7号楼2楼会议室,5岁的小樊樊用稚嫩的嗓音,现场唱起了《小星星》。唱到一半,害羞了,他一头扎进消化内科主任张筱凤主任医师的怀里。

  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个留着一条长长的小辫子,健健康康、蹦蹦跳跳、活泼又可爱的小男孩,在2岁9个月大时,因为持续腹痛,被诊断为先天性胆管囊肿伴胆胰管汇合异常、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受尽折磨。

  在张筱凤主任的精心诊治下,如今,小樊樊肚子不痛了,最近的检查结果显示胆胰管无异常,这意味着,小樊樊和其他健康的小朋友已没什么两样。

  近年来,儿童胆胰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但是儿童胆胰系统疾病谱与成人疾病谱差异较大,治疗困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筱凤带领团队成员,为患有胆胰系统疾病的儿童做出不懈努力,多项技术国内领先。

  当天上午,张筱凤主任和团队成员一起,举办了“倾肝沥胆 胰路同行”暑期儿童内镜周公益活动。活动邀请了10位患儿代表以及他们的家人,细述就医之路,他们中有的已为人父为人母,有的正在接受治疗。活动现场,浙大市一医院党支部还为来自贵州山区、家境贫寒的患儿小平安一家进行了捐款。 

  俞女士,31岁 

  14岁患上急性胰腺炎 

  如今已是3岁孩子的妈

  “我这辈子认识张主任很幸运!”

  今年31岁的俞女士,2001年因为急性胰腺炎找到张筱凤主任。“当时我14岁,读初中,有一天突然肚子痛,背部也痛,痛得厉害时根本站不牢,不停冒冷汗。家里人把我送到当地医院,查不出病因,刚好我有个表哥在杭州医院工作,介绍了张主任。”

  “张主任很有经验,检查后说我是解剖异常,胆管落在了胰管上,给我做了手术放了支架,情况一直不错。直到后来,我怀孕前没听主任的话去做复查,结果怀孕7个月时,肚子痛又发作了,多亏了张主任,及时给我做手术,让我脱离危险,顺利生下了宝宝,现在我儿子已经3岁了。”

  17年,见证了俞女士从小姑娘到为人母的蜕变,张筱凤主任也很是感慨:“我是看着小俞从小姑娘到现在当了妈妈,虽然她怀孕期间出现过险情,好在我们一起扛过去了,你看她现在多幸福啊。”

  小平安,10岁

  爸爸银行贷款

  为儿子争取最后的治疗机会

  小平安来自贵州山区仁怀县,爸爸在金华打工。2017年,小平安经常不明原因腹痛、呕吐,反复高烧40℃。爸爸带他多方求医,一直无法明确诊断。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今年6月,张筱凤主任接诊了小平安。

  “你怎么不早点把孩子送过来?”听到张主任这句话,平安爸爸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知道儿子有救了。小平安被诊断为胰腺不完全分裂症、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病情危重又复杂。

  “检查过程中发现,这个孩子的胰腺里全是钙化的结石,在胰头尾部有个很大的囊肿,囊肿里都是脓,有合并感染。因为石头又大又多,管子根本插不进去,先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把石头震碎,再把通道打通,然后放入胰管支架,进行胰腺脓肿穿刺引流。目前,这个孩子恢复得不错,马上可以拔掉引流管了。”

  胆石症为什么越来越低龄化? 和怀孕期间宫内营养摄入不均衡有关

  近十年的门诊,张主任发现,胆石症越来越低龄化。原本是成人才得的病,怎么孩子都这么容易得了?

  张主任认为,首先是怀孕过程中,妈妈没有注意合理均衡的营养摄入。“胚胎发育过程中,4-8周内,胆胰就形成了。对于孕妈来说,怀孕头三个月尤其重要,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要防止病毒感染,更要注意科学饮食合理蛋白质和高脂饮食。如果妈妈孕期得了胰腺炎,胎儿将来会出现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胆石症的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其次,跟宝宝出生后,挑食、不吃早餐也有关系。“晚上,人体内的胆汁都在胆囊上储存,第二天吃东西时,胆汁用来消化食物。如果不吃早餐,胆汁沉淀,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结石,引发胆石症。”

  “家长们都应该有这个意识,出现症状了早期来进行干预,没有解剖异常的,注意合理饮食、生活规律、督促孩子吃早餐,让胆胰疾病发病率大大下降。”张主任说。

  儿童胆胰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最好做个胆胰疾病筛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儿童胆胰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在给这么多患儿看病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患儿都是先天发育异常引发的疾病,这个时候,早期的内镜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也是就ERCP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儿预后,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对于孩子来说是终身获益的,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张筱凤主任说。

  “胆胰疾病的主要症状是肚子疼,很多人往往把它误当成胃肠疾病。其实是不是胆胰疾病,诊断的方式很简单,查下肝功能以及淀粉酶指标,磁共振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果还不放心,找专科医生检查即可。对于孩子,如果出现任何肚子疼的情况,最好做一次胆胰疾病的筛查。”

  说到做这次暑期儿童内镜周公益活动的初衷,张主任坦言,主要是想让更多家长了解、重视孩子腹痛的情况,腹痛并不一定是胃痛肠子痛,很有可能是胆胰方面出了问题。

  “儿童胆胰疾病的发生,多是解剖异常,也就是先天性的,在解剖异常中,医生、家长都要有这个意识,发现孩子有临床症状的同时,伴有肝酶的改变、淀粉酶的改变、影像学的改变,就一定要早期干预和治疗,越早治疗预后越好。9岁以下的孩子,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治疗,95%会康复,不会形成疾病慢性化,但如果是9-14岁的孩子,康复的机会就只有一半了,一旦形成慢性化,治疗就会相对困难。”

  浙大市一医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手术量稳居全国前三

  张筱凤主任的拿手绝活是ERCP手术,在业内,很多同行称她为“ERCP女超人”。所谓ERCP手术,就是通过类似于胃镜的内镜,经口到达胰管、胆管汇合入肠道的开口处,再进一步对胆管胰管诊断和治疗。

  比如,最常见的胆管结石,就能通过ERCP手术做碎石、取石,让部分患者避免开腹手术;胰腺、胆管肿瘤堵塞了胆管,也可通过这个手术来消退黄疸、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条件。 别看ERCP手术属于微创,它的难度是所有消化内镜当中最高的。“因为胆胰部位不仅结构复杂,功能也很复杂,手术过程中风险大,所以对医生的要求特别高。” 30多年来,张筱凤领衔的浙大市一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在业内声名远扬,累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量稳居全国前三。

  浙大市一医院ERCP手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走在国内外前列。2016年,医院ERCP手术量突破3000例次,位居国内前三;此外,超声内镜(EUS)、经内镜光动力治疗、Spyglass诊治、内镜下射频消融、体外震波碎石等技术的开展,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标签:平安;大市;内镜;孩子;张筱凤;胆管;主任;疾病;胆石症;手术量 编辑: 陈丽丽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