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为什么接连有9岁女孩遇险?如何做到安全“零疏忽”?

2019-07-13 09:18:49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沈听雨

timg.jpg

  这两天,杭州淳安9岁小女孩的消息,牵动着所有人的心。7月4日上午,她被租客带走后,至今仍下落不明……

  不久前,还有一出令人心碎的遭遇发生。江苏9岁的小女孩被父母的朋友带去上海玩,却被这个“朋友”送进酒店,遭到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的猥亵。

  孩子的安全,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必须做到“零疏忽”。

  现实却是,我们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仍亟待加强。暑期到来,当孩子离开了学校老师的监管,获得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家长应该如何进行安全教育?暑假又有哪些可以避免的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安全谁来保障?对此,记者找到了几位相关专家,请他们来说说在暑期,如何为孩子撑起“平安伞”。

  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

  台州警校校长林月村发现,在读幼儿园期间,多数家长不会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但在读小学后,家长开始逐渐放手,让孩子渐渐学会独立成长。小学的环境比幼儿园要复杂,安全教育如果不及时跟上的话,孩子随时都有可能碰到危险。

  目前,家庭、学校或社会,针对孩子的安全防范教育仍远远不够。林月村表示,步入小学阶段的孩子,我们要对他们予以及时的引导教育。生活中,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出去旅游走散了,可以约定在一个固定地方等候或者学会向权威机构或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店家求助,不要轻易与街上走过的人搭话。面对陌生人的搭讪利诱,一定要学会拒绝。

  “我和你爸妈认识,他们让我来接你。”浙江警察学院教授倪晓峰向记者列举了拐骗孩子的相关场景。他表示:“儿童认识能力薄弱,无法辨别对方的善意或恶意,有时候陌生人叫出了其父母的名字,就跟着走了。”因此,他认为,家长应告诉孩子,不是直系亲属,不要随意跟别人走。

  教会孩子学会呼救、自救

  林月村指出,我们还应该教会孩子面对危险时,如何呼救、自救及拨打110。

  “其实,孩子自救的方式很多。” 林月村表示,一旦孩子确定对方是坏人,他可以向周围大声呼救,倒地打滚,或者趴在地上抱住大人的脚跟或者小腿,还可以抓对方的眼睛、头发、脸,拍脑袋等等。

  倪晓峰同样提出,部分坏人在引诱未果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强抱等措施。这时候,孩子应该马上大哭大喊大叫,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而这一点,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反复提醒、强调。

  安全教育根据年龄段有所侧重

  林月村认为,孩子的安全教育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孩子,由于本身行动能力不强,家长应该侧重于对其感知、认识的教育。比如告诉孩子,开水是烫的,插头是有电的等等,不能轻易触碰。小学段的孩子,则更注重实践类教育。比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拐骗等。初中段的孩子,由于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且形成了鲜明的思想和性格,应该让他们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比如,认识相关疾病的危害等等。高中段的孩子,则应该学习急救知识,学会救助他人,遇到不法侵害可以适度反击。

  针对刚步入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倪晓峰特别强调:“要克服逆反心理。”有些孩子在该阶段喜欢和家长唱反调,他们不会听从家长的正面教育,却自己去寻找所谓的依托和安抚。在好奇心驱使下,更容易上当受骗,主动跟陌生人走。

  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在孩子认知能力较差,反抗能力缺乏的阶段,家长最好不要轻易让朋友或者同事单独带着孩子玩。”倪晓峰建议,即使是有所交集的人,家长也需要保持相对的戒备心理。

  特别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孩子,父母辈要不断提醒老人,提高警惕,不要让陌生人轻易把孩子带出去。“在安全防范阶段,若家长不在孩子身边,那么只能不停提醒,让老人加强对这一理念的认知。”倪晓峰说。

  林月村提出,针对父母缺位的留守儿童,暑期离开了学校老师的监管后,社会相关组织需要填补上缺失的环节。他还给公众安全学习做了一个总结:安全可学,事故可防,规则要守,习惯要养。安全防范除了人防、物防、技防外,最重要的是提高心防意识,让安全意识理念入脑入心,教会每个人都懂得如何防范。

标签:孩子;家长;陌生人;安全教育;教会孩子;女孩;安全防范;呼救;安全;父母 编辑: 隋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