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人工智能+”正引起一场教育革命

2019-08-12 10:09:25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也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支持包容和无处不在的学习访问,有助于确保提供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机会,促进个性化学习,并提升学习成果。”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师生关系等等。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战。

  “人工智能+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改变教学方式,要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或者与同伴合作,互相探讨。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帮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设计科学的、合适的学习方案。人工智能、大数据,还可以作为教师的有力助手。大数据可以帮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替代教师一些机械式的劳动,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沟通。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报告提出,有研究预测,2021年之前数字教育市场将每年增长5%;2017—2021年,人工智能市场将增长50%。虽然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公共政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一领域很可能在未来10年呈指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适应由私人市场推动的技术变革速度?教育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学习成果?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数据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该报告表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人工智能在知识、创新、商业和新法规的复杂生态系统中工作,国家政策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问题,以产生解决方案和法规,并创建或支持创新生态系统,将人工智能的机会带入教育领域。正如报告中所说,“双教师模式”包括教师和虚拟教学助理,“助理”可接管教师的日常任务,使他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对学生的指导和一对一的交流。

  总之,“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使教育发生重大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

  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就是说,一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生存能力,使他能过上有尊严而幸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是说,一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他为社会服务的品德和能力,使他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1972年发布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发布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后,于2015年发布的又一纲领性文件,旨在向各国重申人文主义教育观,倡导“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的愿景。正如《反思教育》中所说的,学校是人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是人生社会化的第一步。儿童进入学校不仅学知识,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有学者认为,未来学校要变为学习中心。但学习中心如果没有教师的话,那只能说是自学,不是教育。教育必须具备学生和教师两个主要要素。

  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但技术永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

  儿童的成长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的指导、帮助。人只能由人来培养,不可能由机器来培养。技术替代不了教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当前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我认为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广大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人工智能+教育”的特点和它的优势,比较迷茫。二是软件跟不上。如适合学生自学的软件、利用大数据进行教学管理的软件、个性化学习课表设置的软件等等。三是广大教师还不会运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育教学。因此,未来需要专家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本文是顾明远先生在8月1日举行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活动上的发言,原载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有删改)


标签:人工智能;教育;教师;教育教学;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学习成果 编辑: 卢一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