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烫伤这么厉害,以后还会留疤!”上周五,在江干区人民医院(杭州烧伤专科医院),7岁女孩邹邹(化名)的父母后悔不已。他们没想到:一只小小的热水袋,竟会惹出这么大麻烦,小腿的疤痕连整容都不一定有用。
在烧伤科主任傅智慧的专家门诊中,一上午接诊了7名热水袋导致的低温烫伤病人。傅主任说:“不少人的伤口,一个多月都没有长好,来医院一看,都是低温烫伤。”
7岁女孩热水袋暖脚被烫伤
“一个多月前,杭州刚刚天冷,女儿一个人睡,我怕她太冷,就给她冲了一个热水袋塞被窝,暖暖腿。”说到女儿的受伤,邹邹妈妈很懊悔。
第二天醒来,邹邹发现捂着热水袋的小腿外后侧,有一个硬币大小的水泡,红红的。但因为不太疼,她也没对父母说。一周后,邹邹发现长水泡的地方结痂了,但依旧红肿,疼得很厉害,这才和父母一起来到了医院。
傅主任一看,告诉邹邹父母:伤口不大,但是深二度烫伤,是典型的低温烫伤。要么做手术,把坏死的皮肤切掉,再进行缝合;要么不能下地行走,换药一个月,严防感染。
思前想后,邹邹一家选择了每天换药,两周过去了,伤口还是没有长好,眼见要期末考试了,一家人有点心急。
35岁的丛女士也是这样中招的,她特意赶来,想找傅主任做植皮手术。撩起外裤,丛女士小腿正前方的伤口触目惊心。
“一个多月前,我捂着热水袋睡觉,结果烫了一个大水泡,我挑掉水泡,擦了点药膏,以为伤口长好了,但隐隐约约一直在疼,前天晚上实在痛得不行,来医院一看,伤口感染了。”丛女士说。
低温烫伤治疗起来很麻烦
烫伤意味着接触热源,并且时间较长。很多人都有疑问:明明都感觉到烫了,为什么人们却“不挣扎”,还是被烫伤了呢?
傅主任介绍,人体皮肤对不同温度的热源,有不同的耐受度。一般人体接触70℃的物体持续一分钟,60℃的物体超过五分钟,高于45℃的物体两小时以上,就会造成皮肤烫伤。
“当人体局部与高于体温,但低于45℃的热源接触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痛感,但长时间接触后,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会因适应而麻痹。”傅主任说,虽然温差小,但相对低热的持续作用,会使人体表层组织脱水缓慢,热容量大,向深部组织传导的热量多,使深部组织的热损伤逐渐累加,导致“低温烫伤”。
“它和明火引起的烧伤,以及开水等引起的烫伤不同,表面看来烫伤面积不大,表皮也没有开水烫伤看起来那么严重,但创面比较深,往往造成组织坏死,有的可深达骨质。”傅主任打了个比方,低温烫伤就像烤红薯一样,长时间低温烤,表面不黑不焦,里面已经熟透了,这样的伤口,治疗起来,周期长而且麻烦。
“这些年,热水袋破掉被烫伤的病人少了很多,低温烫伤的病人直线上升。”傅主任说,“除了热水袋外,暖宝宝也容易导致低温烫伤。很多人隔着薄薄的棉毛衫,贴暖宝宝,有的人把暖宝宝贴在腰部,忘记拿掉,几个小时后,就是一串水泡,稍不注意就感染加重。”
用热水袋取暖 记得用毛巾包一下
傅主任提醒,有几类人群要特别注意低温烫伤。“首先是婴幼儿,表达能力欠佳,如果监护人照看不周,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其次,女性冬季手脚冰凉现象比男性常见,所以会更多地使用取暖工具。另外,还有糖尿病、脉管炎、中风后遗症等患者以及老年人,因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易受到烫伤伤害。”
低温烫伤还是以预防为主。傅主任说,热水袋或暖手宝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合格证的。在使用热水袋时,一定要把盖拧紧,防止热水流出烫伤。水温不宜太高,水温较高时,最好在睡前放在被窝里,睡时再取出。冬天使用取暖器时,应以感觉到温暖的距离为宜。如果感觉到皮肤发热发烫,说明距离太近,就有被烫伤的危险。此外,最好间断使用,经常变换取暖器的位置,不然很容易引起局部烫伤。
有一点,傅主任再三强调,如果睡觉时用热水袋取暖,一定要放于脚下,并用毛巾将热水袋包上几层,不能使热力直接作用于皮肤,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一点。
如果发生烫伤,傅主任建议,伤口起少量水泡时,可以用碘伏消毒后,用消毒的针头将水泡挑破,并擦消炎药膏。如果两天内伤口依旧有痛感,一定要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不要耽搁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