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中量大学子寻访桐庐制秤匠人 传承非遗文化

2018-07-16 17:02:57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钱颖聪 记者 吴俏婧

7E227B1207C1637420F6624185E44440.jpg

  浙江在线杭州7月16日讯(通讯员 钱颖聪 浙江在线记者 吴俏婧)手工杆秤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外形轻巧、简洁,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手工杆秤活跃在大江南北。手工制作杆秤的工艺在我国流传历史悠久。民间的手工杆秤制作技艺很多都是家传的,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但随着科技发展,电子秤的出现和普及大大的冲击了传统制秤产业,制秤手工艺人纷纷转行,制秤工艺的传承岌岌可危。

  现如今坚持手工制秤的匠人已经越来越少,记者采访到了杭州桐庐古镇的制秤匠人——申屠永新先生。作为古镇里人人皆知的制秤匠人,他的木杆秤制作技艺入选了桐庐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本人也得到桐庐县政府认证的桐庐工匠的称号。

  沿铺着青石板的小路,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申屠先生的住所。据引路的当地人介绍,申屠先生还有一个简陋的店面,不过因为现在鲜有人问津,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家的工作室里制秤。走进申屠先生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各种工具和制作成的半成品。申屠先生正坐在凳子上给一根几米长的秤杆做秤花,工作室的陈设较为简陋,除了这把凳子和操作台,就没有别的家具了。我们上前说明了来意,申屠先生才放下手中的工具。对于我们的采访,申屠先生表示非常欢迎,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门手艺和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知无不言。

  申屠先生的制秤手艺是祖上传承下来的,他很小就跟着自己父亲学习这门手艺了。“我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手艺了,因为七几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受教育程度都还普遍不高,家里有门手艺就很不错了,所以我就是从小学手艺的。因为我小时候很调皮,比较贪玩,所以我爸也费了不少心思。后来长大一点慢慢懂事了,学的也就越来越认真了。当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都是一边学一边克服的。”关于自己的学艺过程,申屠先生如是说。

  对于做秤这门手艺,申屠先生有着自己的理解。“做秤首先要做人,人品一定要好,才能做出准确公平的秤。一个存心不良的人做出的秤也一定不会好。秤象征着公平公正,做任何一件事情,心中有杆秤才不会失衡。做人也要心中有一杆秤,有一个支点,有一个标准,有担当,这样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还强调:“做这一行要有很好的耐心,做木杆秤其实是很枯燥的,有时候一天到晚就是同一个过程,就是秤的大小不同时有点不一样。所以这就像和尚念经一样,要有很好的心态才能做好这件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申屠师傅的做秤手艺也是与时俱进。“现在做木杆秤的最大特色,就由是传统型转变为工艺型,这是为了很好地传承木杆秤。我现在就是尽量把工艺做上去,做得更精致,来提高秤的收藏价值。现在更多的人买我做得木杆秤是为了收藏,或者大公司开业时买去讨一个好彩头。”

  谈到制秤手艺的传承问题,申屠师傅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传承是一定要的,以后儿女、外甥或侄子都可以做,我们这是家传的手艺。现在我还健在,还比较年轻,等我到八十,那时候我技艺更加精湛,可以教的更好。所以暂时不怕传承不下去。”但他也表示传承这门手艺存在很多现实困难,除了木杆秤逐渐在日常生活中被取代之外,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这门手艺只能通过口口相传,而没有书面的系统的记载,“我们手艺人的技术都是在实践中的,没有写成书面的理论知识,就算可以要整理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文字方面的事情我不擅长,很难整理好。但我会一直坚持做这个,一直到我做不动了,如果有人想跟我学是非常欢迎的”

  最后,申屠师傅向我们展示他已经完成了的作品,如数家珍地介绍秤杆的用料、秤花的图案、刻度线的排列等。可见他对自己的作品倾注了情感,对自己的手艺有一份可贵的坚守。时代变迁,他没有忘记自己学习做秤的初心,依然坚持从选材到刻秤花都是自己亲力亲为,仅凭一双手制作出标准、平衡的木杆秤。他传承的不仅仅是制作木杆秤的技艺,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标签:杆秤;申屠;手艺;制作技艺;先生;制作;科技发展;人民智慧;手工艺人;桐庐县政府 编辑: 成竞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