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晶睛展示她第一次支教期间,在网络上引发关注的照片。 刘着之 摄
干练的短发、黝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这是湖南长沙“90后”女孩龙晶睛给人的第一印象。从第一次赴湖南湘西山区支教至今,龙晶睛的公益之路已走过七年,严寒酷暑都无法打破她和山区儿童的“约定”。
七年间,她曾筹办哈佛慈善晚宴、留守儿童摄影展,奔赴全球13个城市进行“一美元”爱心募捐活动,逐步组建起近百人的公益团队。
“一美元爱心计划”志愿者和江西省莲花县文塘村的孩子们。 郭仅仅 摄
如今,这个笑容甜美的女孩已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学者。她期待着,回国后用更专业和高效的公益行动,为乡村的儿童教育和经济发展持续赋能。
一张照片引发的爱心行动
2010年,16岁的龙晶睛只身前往美国康涅狄格州读高中。在美国,她感受到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要求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加之其父亲出身湖南山区,自称“山二代”的龙晶睛便萌发回山区支教的念头。
2011年,龙晶睛在网上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湖南省凤凰县好友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期间,一位小女孩抱着弟弟上课的画面被志愿者记录下来,意外在网络走红,引发关注,并有公益基金为孩子们募集到一百多万元人民币的善款。
龙晶睛和美国戏剧教育专家Mark帮助孩子们通过换位扮演消除偏见。 梁师维 摄
这次支教经历给龙晶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发现,即使只是做些看似普通的小事,也能为他人的生活带来改变。于是,她以“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为口号,号召身边的朋友一起投身公益活动。
2012年,龙晶睛和十多名留学生一起走上纽约时代广场街头,开展“一美元爱心计划”募捐。后来,龙晶睛还在哈佛大学筹办慈善晚宴,在长沙举办留守儿童摄影展,奔赴芝加哥、洛杉矶、温哥华等全球13个城市开展“一美元”募捐。
“一美元对很多人是一笔微不足道的数目,对于山区孩子却意味着一顿饱餐或一周零用钱。”龙晶睛介绍,这份爱心计划持续发酵,获得了众多海内外人士和公益机构的支持。2017年3月,“一美元爱心计划”更名为“一美元爱心公益金”,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旗下项目之一。
给孩子们有尊严有梦想的生活
从第一次支教至今,龙晶睛每年假期都会组织全球各地的志愿者到湖南、江西、陕西、贵州等地开展公益活动。七年间,她的脚步走进了16座村庄,团队也从零星几人发展到近百人,其中最大的71岁,最小的才上初中。
2016年,他们把两位颇具音乐天赋的小朋友带到长沙,为他们举办了音乐会。回访时,他们发现,其中一位女孩的母亲节衣缩食,为女儿添置了玩具钢琴,支持其音乐梦想。
龙晶睛带山区小女孩学习舞蹈。 郭仅仅 摄
除了为孩子们筹款捐物,龙晶睛还着手完善山区的支教项目,设计了艺术、体育、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性教育等方面课程,希望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挖掘潜能,并教会他们保护自己,建立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在贵州铜仁山村,龙晶睛了解到一名男孩遭遇了校园霸凌。她便请来美国资深戏剧教育专家Mark,帮助孩子们以换位扮演的方式消除偏见和冷漠。她说,通过模拟社会生活的戏剧课,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情况,为走出大山做好准备。
前段时间,湘西凤凰县腊尔山一户村民家遭遇火灾,4个孩子挤在冬不保暖夏不隔热的塑料棚里一住就是大半年。龙晶睛得知情况后,专程跑到这家和孩子们同睡了一晚。目前,志愿者们已联系上设计师,准备为受灾人家重建房屋。
采访时,记者发现龙晶睛腿上很多被蚊虫叮咬的痕迹尚未消肿,便问及她如何适应种种艰苦的条件。龙晶睛笑着说,“想到孩子们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就觉得这些困难不算什么了。”
探寻专业可持续的公益之路
“年轻人容易对未来方向感到迷茫,我庆幸自己在支教中找到了真正热爱的事业。”七年里,龙晶睛认为她最大的收获是孩子们的亲情,和一群拥有共同信念的朋友。
虽然自谦为“十八线草根志愿者”,龙晶睛却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这份以热情为驱动的慈善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除了每年假期回国支教,她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于和公益相关的工作。
如今,龙晶睛的公益团队构架日益清晰,管理日趋科学。但她坦言,虽然信息化时代的众筹、募捐手段更加方便,可志愿者大多为兼职、散布于全球各地的状况,依然对团队管理和活动执行提出了严峻考验。
为了把短期支教做得更专业、高效,龙晶睛于去年考取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主修社会工作学。她打算毕业后回国,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
“湘西凤凰古镇十分繁华,但如果行车一个小时来到周边山区,就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龙晶睛的下一步计划,是让人们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现在很多大学生选择出国做国际义工,如果更多人愿意走进中国的乡村,必将改变其面貌。”
龙晶睛告诉记者,近年在西方兴起了一种名为“共益企业”的商业模式,其主旨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企业目标。她正在筹备建立一家这样的企业,以期为山区儿童教育和经济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