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石天星 通讯员 段昱)近一周来,我省各大高校迎来以00后为主体的2018级新生。对于刚入大学的年轻人来说,书记、校长们温情脉脉,充满关怀的寄语和鼓励必不可少。可以说,高校掌门人的开学致辞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大学开学季,记者走进我省多所高校,感受精彩纷呈的“开学第一课”——有的掌门人畅谈自主学习,“把脉”大学生的象牙塔生活;有的和学生聊起了读书的意义,鼓励年轻人珍惜韶华……如何在大学里成为最好的自己、如何增长学识和能力,听听这些金玉良言,或许你就豁然开朗了。
解密大学是什么
“高中努力考好大学,到了大学就轻松了。”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都不陌生。只要考上大学,基本上都能按时毕业,这使得刚从高考压力下释放出来的学生易迷失方向,失去动力。
你真的认识大学吗?许多高校掌门人在“开学第一课”上都告诉年轻学子们:考上大学,绝不是终点。跨进大学校门,意味着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
“教育不是灌输头脑,而是点燃心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引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话,引导学生理解“大学”:“大学的生活就是点燃你们不断求索的心火,让热情、兴趣追随你们的学习,引领你们打开别样精彩的广阔天地。”
在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眼里,大学是获得批判性思维的地方。大学需要的是求真创新精神指引之下的勤奋,而不是唯唯诺诺的重复、人云亦云的模仿乃至急功近利的抄袭。他说,大学课堂里不会再碰到确定不变的知识点,而只会看到在学术史系统中渐次或同时出现的不同学说。唯有清晰地认识到旧事物的结构与边界,才有创造新东西的视野和材料。
但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智力去探索吗?“这种勇气和智力,唯有在大学中养成,才会在社会中结果。”陈寿灿说,大学是品性的陶熔,只有那些视野开阔、意志坚韧的毕业生,才会在未来的行业实践中看到红海的局限,并找到机会丰富的蓝海。
大学是开放的,需要大家以勇气去探索世界的边界。作为一名1978年进入大学的学长,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国俊看着40年后入学的年轻人心生感慨,“在浙师,给予同学们自由生长的机会是开放的、平等的、多元的。”他说,不设限的人生才有无限的可能,希望更多的浙师人带着智慧和勇气,努力去打破知识的边界、能力的边界、思维的边界,努力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探讨为何读大学
“我们为何而来?”这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学校党委书记王兴杰的发问。除了为杭州这座城市、为杭电特色专业、为以后就业好、起薪高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更高的追求?
王兴杰赠予年轻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他希望走进杭电的学子应该怀揣一份家国情怀,“杭电培养的不是只关注房子票子的功利主义者,不是只埋头自我小世界的书呆子,更不是得过且过的佛系青年,而是‘忠诚家国担大任,放眼世界竞自强’的有为之士。”
在“开学第一课”上,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宋明顺给新生布置了第一个作业题,完成这一题或许需要四年时间——弄通悟懂什么是“计量”。“计量”二字的背后,不仅有着科学奥秘,还有着“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计量思想内涵,他希望年轻学子牢记校训——精思国计,细量民生。
对于为何读大学这个问题,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用“做一个有‘气质’的浙中医大人”来诠释。他希望同学们有“五气”——永葆朝气、充满锐气、胸怀大气、夯实底气、涵养正气。
方剑乔是针灸大家,对新生谆谆教导,亦不忘中医。他说,中医认为,气是指人体对疾病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人有正气,则百毒不侵;人人有正气,则民族昌盛。
“希望你们夯实底气。”方剑乔说,底气就是一个人的人气、才气和豪气。一个人事业成不成、过得好不好,就看你的底气硬不硬。因此做人需要有底气,干事更需要有底气。有没有底气,取决于有没有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
指导大学怎么读
跨进大学的校门,意味着大家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但大学新生刚刚脱离高考的高压状态,该如何面对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大学学习、生活?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说,进入大学,新生们首先要做的是审视自身,寻找内心的学习激情与创造活力,摆脱传统学习路径的依赖,从“被动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大学生。
在吴朝晖看来,作为提升自我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唤醒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习者与自己深度对话,学会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让学习成为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涵养素质、塑造人格的快乐过程。而这恰恰与浙大的教育体系高度一致,都是指向学习者的内在发展需求,都是提倡“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都是强调创新学习。
“自觉,是自我觉醒、主动为之。唯有自觉,才能更好地自知、自省,自持、自律,自立、自强!”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在开学典礼上对新生们这样说。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积累宽厚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他期待年轻学子要在“有字之书”中汲取营养,在“无字之书”中获得能量。
大学应该怎样度过?宁波大学党委书记薛维海告诉年轻人,在大学学习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始终把能力提升作为个人终身受用的本钱。同学们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善于驾驭知识,也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地获取知识、组合知识乃至创造知识。同学们可以在大学通过系统训练,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批判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