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评论:学生成“唐僧肉”该谁来“捉妖”?

2018-11-12 11:40:21 来源: 现代金报

  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更有多个APP争相分羹,把学生当成“唐僧肉”。(11月11日新华网)

  这些APP虽然各有各的定位,也能给高校师生带来方便,但问题是有的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有的僵化管理,让学生自行承担损失……坦率地说这类APP给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急需引起重视。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和学术单位,不应该被商业广告大肆侵染。而且,不健康的广告也与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相对单纯、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更不应该成为各种APP瓜分的“唐僧肉”。所以,当学生成为“唐僧肉”,须有人来“捉妖”以保护学生免受侵害。

  那么,该谁来“捉妖”呢?首先,各所高校要对进入校园的APP严格把关。既要在总量上把关,也要在服务质量上把关。比如粗制滥造的APP,应拒绝进入校园。而要严格把关,既需要专家评估也需要征求学生意见。最好是高校自主开发APP整合多种功能。

  其次,APP运营商应有良知和责任感。虽然说大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但运营商要把握商业广告的“度”,可以有一些健康的适合学生的广告,但要控制广告规模,严把内容审核关。

  其三,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清理规范高校APP。从报道看,这类APP已进入多个省份的多所高校,不客气地说,已经形成了大面积“污染”。期待这种现象引起教育部重视,一方面及时清理问题APP为大学生减负,另一方面,可以统一开发具有公益属性的APP。

  另外,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015年全国人大审议广告法修订草案时,有委员建议,高等学校校园内应当禁止商业广告活动。但修改后的法律只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高校没有纳入。鉴于高校被商业广告侵染,能否完善法规?

  总而言之,当进入高校的APP变成“妖怪”,把学生当成“唐僧肉”来分羹,必须有人来“捉妖”,以还校园清静,也让学生少一些信息化方面的负担。APP本应该带来方便,却带来很多麻烦,这样的APP要么自觉整改自行整合,要么有关方面出手整顿。

标签:高校;APP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