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俏婧)今天,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第九部分提出要积极推进数字高校建设,具体分为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教育和管理数字化,建设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和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等。回顾近几年来,浙江高校在数字化建设的道路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浙江大学成立“智云实验室”
打造中国高校数字化样本
记者从浙江大学了解到,去年4月,浙江大学联合阿里云发起“智云实验室”。实验室开展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5G、未来网络、物联网等技术与教育理论研究,并把国内最先进的企业、技术引入高校场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中国高校数字化样本。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智云实验室”以引领未来教育模式创新、支撑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带动教育信息化行业快速成长为总体发展目标,整合政产学研用力量综合开展深度探索与实践。实验室还结合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凝练高校核心需求,依托“网上浙大”行业示范优势,有序引入先进技术;整合校企优势,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开放共享体系,孵化高校创新创业,逐步建成为汇聚教育信息化顶级人才队伍、提供先进解决方案和创新服务模式的学术机构。
据悉,“智云实验室”充分吸收了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的“中台战略”,以互联网中间件构建支撑应用的创新平台。通过统一IT架构、基于强大的公共云、混合云计算能力,充分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能效,并为高等教育下一阶段的创新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多达834万人。如何应用数字技术统筹科研方向、加快实验室技术的产业转化?如何个性分析学生能力兴趣,从而定制化培养?如何应用数字技术优化高校管理服务?这些都将成为阿里云和高校联合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推进“数字高校”建设
浙江打出“组合拳”
18年底,浙江省高等学校“互联网+教学”研讨会暨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联盟年会在温州大学举行。会议围绕高校“互联网+教学”建设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动我省“数字高校”建设。
眼下,以慕课为代表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跑出“加速度”。浙江的举措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宋毅的点赞。他表示,浙江建立了高校之间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转换通道,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课程共享联盟、课程管理中心和课程共享平台“三驾马车”格局,这在全国都具有创新引领和示范作用。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高校要抓住“课程”和“应用”,打造“金课”,分层分类推进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促进优质课程的共享应用,同时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建设智慧教室、云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项目,为学习者提供线上与线下、同步与异步、分散与集中、固定与移动相结合的“互联网+”学习环境。
作为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管理中心和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所在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互联网+教学”建设过程中,不断开展实践与探索。
该校校长叶宏表示,管理中心挂牌以后,学校按照“统筹规划、机制创新、示范引领、逐步推进”的建设原则,协同省内高校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与共享,探索建设浙江版的“线上大学”。作为共享联盟秘书处单位,浙江电大与理事长单位浙江大学一起,定期召开联盟理事会议和理事长会议,研讨谋划平台建设、机制完善、学分互认等工作,强化课程共建和优质资源共享,稳步有序地开展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推动各高校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他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做好“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学习研究,进一步领会教育部对慕课建设的理念和要求;二是加强平台建设,提高省平台应用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加强开放共享,进一步做好课程面向社会开放工作,推动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四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建课用课水平;五是加强质量保障,严格按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开展立项和认定工作,建立退出机制。
记者获悉,下一步,浙江省将重点建设 20 所省级“互联网+教学”示范性高校,建设 1000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 1000 项“互联网+教学”省级教学改革案例、1000堂“互联网+教学”省级示范课等。同时,全省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将开展校际间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力争到2020年,建成 600 门以上省级学分互认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选课人次达到100 万以上,实现跨校认定学分人次累计达到 5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