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高校思政课堂的五个转变

2019-04-02 10:16:09 来源: 浙江在线 刘秀峰

  浙江在线4月2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刘秀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求”和“八个统一”,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变革传统课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学科追求的转变。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过去,许多思政课教师对学科的使命认识模糊,不够自信,不能理直气壮,因而在学科追求上对自我站位没有高标准严要求,更多关注现实的考试,以学生的考分合格为目标,很少着眼于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只有深刻认识思政课培根铸魂的责任担当,才能不辱使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授课内容的转化。上好思政课,就要用好、讲好思政课教材。要吃准吃透教材,学以致用,真正把教材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实践指引,要把“有意义”的内容变得“有意思”;要具备讲好故事的能力,把新中国的发展、共产党的历史、改革开放的故事讲好,以自己对国家、社会、民族的深情激励学生,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变成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师生关系的改变。营造积极的课堂文化氛围,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思政课堂单向灌输的格局,树立问题导向,在双向互动对话中确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习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做一个熟谙作物生长周期规律的“农夫”,适时培根、松土、蹲苗、施肥、除草、灌溉,才能有一个好收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教师也是学生成长中的一面镜子,一个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老师,一定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学方式的变革。“互联网+”的浪潮席卷着社会各行各业,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纷纷出现,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方式面临的最大挑战。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应对复杂网络世界的敏感度,对海量的信息作出敏锐的判断、筛选,适时引导教育学生,“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丰富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互联网,防止与学生在信息、知识上形成代沟;利用游戏、参观、微电影、情景剧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途径的变通。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室-校园-社会”三个课堂,通过校园生活的点滴、校园文化的熏染来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通过参观、体验、调研等各种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引导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标签:教师;新时代;学生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