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一则放假通知引起了众人的热议。这则通知明确提出,将春假和五一劳动节假期进行整合,4月28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一共8天假期。
事实上,这已经是中国人民大学连续第16年放春假。无独有偶,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今年也开始放6天春假。两所高校的春假通知甫一出,网友们就纷纷开始羡慕“别人家的学校”。
学校放春假,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草长莺飞,春色怡人,外出踏青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不能只是封闭在象牙塔里纸上谈兵。给大学生放春假,他们外出旅游也好,参加社会实践也罢,都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高校放春假,羡慕的不只是学生,更多的是“社会人”。这么多人羡慕大学生的春假,折射出当前国民休假的尴尬现实。自从2008年取消五一长假之后,法定长假只有春节和国庆节,而春节往往用于返乡探亲,真正适合长距离外出旅游的假期只有国庆节。全民挤在国庆节出游,不仅交通住宿的费用高昂,旅游体验也差。尽管保障民众休假权的最好办法是带薪休假,但带薪休假的实施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同步的,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来,大部分人想要休假,还是得依靠法定假日,尤其是全家出游时。
当然,公众的羡慕并不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该集体放春假,假期也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对法定假日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如何让公共假期更贴合大众的需求。高校的8天春假或许难以复制,但是公众对休假的渴望,应当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