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与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意义。那你们知道如何在厕所环境的打造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生活教育呢?
你知道便便有哪些不同的形状么?这些形状代表什么意思呢?
老师们巧用橡皮泥作品,一方面让孩子们学会观察自己的便便形状,从而了解身体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吸引刚入园小班弟弟妹妹的兴趣,帮助他们保持愉悦和轻松的状态如厕。
为什么尿尿也会有不同颜色呢?
仔细看,颜色越深说明身体要补充水分啦。可爱形象的图示,也在帮助小朋友们学习入厕环节和穿脱衣物的小技巧。
“勤洗手不玩水,漱漱口身体棒。”教师以儿歌化的洗手法,让孩子们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以直观化的漱口步骤,帮助孩子们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教师们巧用门帘和屏风将如厕区域进行隔断,在向孩子们渗透性别教育的同时,也培养孩子们学会尊重个人隐私。
“小脚丫,站一排。若有人,需等待。”小脚丫的图标,是在提醒小朋友要不推不挤,注意安全,学会等待。
创设一个温馨、多元、富有教育意义、能与幼儿“对话”的厕所环境,不仅会让幼儿在入厕时感到轻松愉悦,更能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希望教师们不仅只从卫生保健的角度创设厕所环境,更要从教育视角出发,打造符合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厕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