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博士不唯论文”是赋能增效

2019-05-02 21:35:04 来源: 浙江教育报 杨朝清

  清华大学“博士不唯论文”的相关规定,给在读博士生带来了福音。

  在公众眼中,博士生体面光鲜,拥有锦绣前程。然而,不少高校要求博士生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左右的论文,这让很多人为之发愁和痛苦。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发不了论文在某种意义上就等同于毕不了业、拿不到博士学位。

  绝大多数高校在给博士生制定论文指标时,都是要求发表在核心期刊,但核心期刊毕竟数量有限。他们并非写不出好文章,而是写了文章,很难排得上号。当学术评价“唯论文”,难免会产生一条畸形的利益链。

  在供求失衡的格局下,博士生很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怎么办?拼学校、拼导师便成为论文发表的一种乱象。同样一篇文章,博士生所在的学校名气越大、导师在学术圈和社会上的声望越高,论文发表的概率也就越高。少数深谙论文写作和发表套路的博士生,不仅很“高产”,而且将论文写作和发表作为一种利益交换及变现的工具。

  与此同时,一些学术期刊成为“香饽饽”,公然向博士生们收取版面费,滋生腐败。部分学术期刊的工作人员,由于享受了稀缺资源带来的种种便利与好处,而一跃成为高校师生想方设法迎合和讨好的人物。

  对于博士生来说,这既是尴尬的现实、纠结的处境,又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学术研究说到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师生静得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可是,在“唯论文”指挥棒的裹挟下,很多人开始变得紧张和焦虑起来。论文发表需要周期,得提前花时间把论文写好;达到了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论文的要求后,他们还要马不停蹄地参与到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中。

  多年来,毕业“唯论文”的单一化评价让博士生们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这一紧箍咒固然让论文数量变得更多,但高产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相反,还多了不少学术垃圾。更何况,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很容易造成教育不公平。不同的学科、专业,在论文发表的难度上有所不同,有的博士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有的拼尽了全力,却依然难以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

  学术研究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慢工出细活。“博士不唯论文”,我们要为清华大学的科学决断叫好。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创新博士生学术评价体系,净化学术圈的生态,或许会减少学校在论文发表上的数量,但更加多元化、更加高质量的学术创新成果值得期待。

标签:论文;博士生;核心期刊;博士不唯论文;清华大学 编辑: 隋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