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开学第一课 杭州六所学校同时收到“非遗”开学礼

2018-03-06 14:56:4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胡昊

  浙江在线3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昊)上午爬了北高峰,下午坐进学校阶梯教室接受一堂由校园号邀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学礼,3月5日,杭州滨和小学二三年级孩子们的开学第一天过得特别充实。

  为孩子们带来非遗活动的是省级非遗项目土布纺织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早在2014年,她就带着一群年轻人走上了一条和传统非遗传承完全不同的路子,“让这些非遗技艺走进学校,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到非遗技艺带来的快乐,是非遗传承的一条新路子,带动更多人喜欢非遗。”直到2016年,在教育部、文化部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倡导下,“非遗进校园”才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目前,郑芬兰已经在全国113所学校推广了了她的土布纺织技艺。

微信图片_20180306145326.jpg

  今年的“非遗进校园”,郑芬兰和她的团队与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杭州市非遗中心、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等一起合作,继续推动环保书皮进校园活动。“这些书皮都是土布做的,一来不会像塑料书皮、纸书皮那样污染环境,脏了可以取下来洗干净再用;二来,孩子们除了了解非遗,还可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郑芬兰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土布书皮的封面印上了一幅标准的中国地图,“这个地图是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审核提供的,是有版权的。我们希望让孩子们知道,中国的领土,一点都不能少。”

  孩子们拿到的是免费的土布书皮,但这些书皮却都是半成品,需要最后完成底部约5厘米左右的缝制。

微信图片_20180306145331.jpg

  因为是去年9月新开的学校,滨和小学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孩子,但这些孩子却有着让人惊讶的动手能力。本以为穿针引线对于这些二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会很困难,没想到,孩子们动起手来一点都不生疏。“我在家里也帮着奶奶穿针眼的,奶奶说小孩子眼睛好,看得清,所以要穿针眼的时候就会叫我。”一位女生告诉记者。不少同学说,其实之前也有缝纽扣之类的生活劳动课,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这也是他们会用针线的原因。

  穿针眼、打线结,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独立完成,至于后面的缝制,也就不成问题了,一些动作快的同学,也就是三五分钟就完成了全部的缝制,获得了一张完整的书皮。全部同学完成也只花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滨和小学校长田燕芳表示,“非遗进校园”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借助这次活动,也教育了孩子们践行环保“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理念。

  这堂由校园号为滨和小学的同学们组织的开学礼,除了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省级非遗项目土布纺织技艺外,还邀请了绿色浙江环保组织助力,绿色浙江公益服务站站长、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被称为“开心厨娘“的高水娟也在孩子们中间教授了一堂如何用废油制作肥皂的演示课。

微信图片_20180306145335.jpg

  5日下午,除了滨和小学,杭州的长寿桥小学、德天实验小学、长江小学等6所学校,以及全国其他省市12所学校的孩子们也收到了相同的“非遗进校园”开学礼——可以用上很久很久的书皮。

标签:滨和小学;非遗项目;非遗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