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刷点”“低价卖装备”“代充游戏币”……当下,电信诈骗正向手游领域蔓延。据半月谈报道,目前“90后”“95后”乃至“00后”已经成为新型手游诈骗的“主力军”。去年,广东潮州市饶平县警方就抓获6名玩手游的青少年,其中5人是在校中学生,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15岁。这伙人时常旷课玩手游,并不是为了消遣,而是通过假意“刷点券”等方式步步实施诈骗,受骗者遍布全国。
报道称,在饶平街头巷尾,多处可见“涉电信诈骗在逃名单”,名单信息显示,骗子几乎都是20岁上下,年纪最大的也没有超过25岁。据饶平县公安局统计,当地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体中青少年群体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在校中学生占比30%,辍学青少年占比40%,无业青年占比30%。
这是一组多么可怕的数字。当青少年成为诈骗主力,最该反思的恐怕不是这些孩子,而是当地的教育处境和社会环境。我向来有一个观点,每一个孩子犯罪,这个社会都应承担连带责任。因为人是可塑的,人是人塑的,当一个还在成长中的人出现了问题,那他周围的人和环境就有问题。
当然,客观来讲,青少年本身是手游玩家主力,他们最熟悉这个领域,这个领域的受众主体是他们,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他们利用这个行当的漏洞搞起了诈骗,也并不出乎意料。只是小小年纪,便深谙诈骗套路,还是令外界震惊。这不是小孩变坏了,更不可能是坏人变小了。而是当地的特殊社会环境造成了一些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个无处安放,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震惊全国的徐玉玉案中,不少诈骗犯也是90后,甚至还有95后,最小的一位时年只有19岁。他们也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他们也早早辍学,他们也误入歧途。
因此,如果仅仅把这样的案件当做诈骗案,那类似的案子永远不可能完结。一些地方出现青少年“塌方式”犯罪,这已经不仅仅是社会治安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社会问题。
我们轻易就可以从这些案件中发现“病源”,比如,“时常旷课玩手游”就轻而易举暴露出,学校的管理和家庭教育的不足。而家庭教育缺位的背后,则很可能是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又牵涉当地经济问题、城乡二元化问题、劳动保障和就业问题等等。
而这些问题当中,教育显然首当其冲,必须“急诊”。新闻中有个细节,当地一个村支书说,该村发动乡贤募捐,成立100万元教育基金,以缓教育之急。社会募捐成为当地教育资金的有益补充,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单单靠乡贤募捐,当地职能部门不主动“出血”,这依然是杯水车薪,难挽大局。
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吝于投入只会导致社会成本反噬。别的不说,这些陷入违法犯罪深渊的孩子、那些被诈骗的玩家,这些损失是不是社会成本?警方疲于应对,学校累于管理,这些是不是成本?不仅是,而且还涉及赤裸裸的经济成本。
一组令人警醒的数据是,新华社曾在报道中提到,江西上饶县是国定贫困县,2017年全县2.5万户贫困户中,户主小学以下文化者占比达74%,高中以上的不到2%。如果教育的问题不在这一代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就会传递给下一代,恶性循环,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