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名师盛志军去桐庐

一天里他做了什么?想到什么?又可能会改变些什么?

2018-09-27 08:50:5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梁建伟

  浙江在线9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建伟)最近一年多,杭州市教育局一直在做一件事:鼓励名师组建乡村工作室,以下乡带徒的形式,带动一批乡村教师成长,从而改变乡村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于是,119个(到目前为止)“名师乡村工作室”组建起来,1500多名乡村教师、上百所乡村学校、上万乡村学生因此获益。

  前不久,钱江晚报联合杭州市教育局,推出了一张“名师乡村工作室”地图,标出了每个名师乡村工作室所在的地理位置。为了助推这项教育事业,我们决定从这些名师中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对他们的下乡助教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并期望通过这种纪实的报道形式,进一步剖析当下乡村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欠缺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做的还有哪些?等等。

  此外,也是为了向这些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名师们致敬。

  今天呈现的,是人民日报点过赞的“网红教师”盛志军,他的“下乡”之旅是从早上7点开始的。

  ①

  61岁的盛志军将到桐庐给徒弟上课的日子,选在了周五。

  清晨7点,在富阳他的家门口,我钻进盛志军小汽车的副驾驶室。他已经系好安全带,发动汽车。实际上,他老早就起床吃好了早饭,并把自己收拾利落。盛志军十分看重去给徒弟们“传道授业”,这是教育事业的一种传承。

  自从去年退休,从富阳到桐庐这条路,他几乎每周都要跑个来回。路熟得很,根本不需要导航。

  在桐庐,他有一个名师乡村工作室,还有一个特级教师工作室。

  “这一年多来,我比退休前还要忙。”盛志军说。在退休前,他还是浙江首批正高级教师、初中数学特级教师,实打实的名师。

  2017年6月底,人们被一张照片感动:一位穿着红色上衣的初中老师,在上完最后一节课后,低下自己的头,深情亲吻了相伴自己40年的讲台。钱报对这张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盛志军的故事进行报道后,引发网络热议。用时髦话说,他在自己退休的这一天,成了“网红”。后来,包括人民日报等央媒微信公众号转发了钱报报道。

  “上午先听两位老师上课,然后一起讨论,下午给他们做个报告。”盛志军一边开车,一边说着这一天的计划。这是新学期他在桐庐的乡村工作室的第一次研修活动,主题是“基于再创造理念的数学课堂程式的研讨”。

  一路都在修路,他的车开得不快,倒是有暇欣赏沿途的风景。“面向分水江,春暖花盛开。”每次清晨开车去桐庐,退休后爱上写诗的盛志军总会在富阳区和桐庐交界处的分水江畔停一会,“就三五分钟,看看江水,想想未来。”

  这一次,他没有停车,第一堂课安排在上午8点35分,他赶时间。

  ②

  车子开进位于桐庐县学府路的县实验初级中学,当天的研修活动就放在这里。位于四面八方的乡村中学的教师,到这里最为方便。

  学校看上去跟杭州城里的学校没什么两样,教学楼是崭新的,操场也很漂亮。盛志军跟我说,现在很多乡村学校的硬件都很不错的,“差距主要在软件,也就是师资水平,这些不是靠钱能一下子提高的。杭州设立名师乡村工作室的目标,就是要带出一批好的乡村老师。”

  在学校教学楼的一间教室,盛志军在桐庐的16名“徒弟”陆续来了,他们来自桐庐县的12所初中,教龄最长的25年,最短的只有两年。在名单的“荣誉”一栏,多数老师都空着,只有少数几位获得“县名师”、“市教坛新秀”之类的荣誉。

  “这是乡村教师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老师干了一辈子,却没获得过任何荣誉。”盛志军感慨地说。

  当初工作室招学员的时候,盛志军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那些积极性高的老师,“只要这些老师肯上进,相信通过工作室三年打磨,我有信心让他们在荣誉那一栏都有收获。”

  ③

  上午8点35分,研修活动正式开始。在教室里,学员冯杰老师给初一学生上课,隔着一面大的玻璃墙,其他学员都在认真地旁听。

  盛志军也在听课,并在一个本子上不停地写着什么。他对我说,让老师上课、“磨”课,并在课后进行总结反思,是他们最重要的一种成长方式。

  上第二堂课的吕昊老师,入职才两年,是一位新手老师。盛志军同样听得很认真,将发现的问题都记录在本子上。

  这两节课教的是同一个知识点,前后是延续的,“让两位老师分开上,再作为整体来讨论,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研讨方法。”

  来自桐庐横村镇初级中学的胡山尧老师告诉我,其实,在此之前,盛老师就已经找两位上课的老师“磨”过课。对此,盛志军说:“课前设计很重要,所以我要求他们在上课前对课件进行一再的打磨和修改。”

  盛志军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对工作室每位学员都做了很详细的了解。“冯杰以前是教高中的,现在教初一,高中的教法与初中是不一样的,高中讲究启发式,初中则需要对学生更多地引导。吕昊是民办初中的老师,这次是给公办初中的学生上课,课件也要相应做一些调整。”

  上完课,吕昊感触颇深。他对我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法”。

  ④

  下午的研修活动,重点是盛志军给“徒弟”们做报告。这一次,他给学员讲授“怎么写教学论文”。

  “写论文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是为了搞研究。写论文的过程,就是一种最好的学习。”盛志军对学员们说。

  胡山尧老师的教龄已经有20年,但他几乎没有怎么写过论文。“主要是没有时间,平时被一堆杂事拖累,稍微有点空闲时间,只想待着,真的不想动了。”胡老师对我说。他现在是初二一个班的班主任,还要教两个班的数学,又是学校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日常要负责的事太多,“我今年4月份参加工作室学习,盛老师当时给我们发了两本厚厚的《章建跃数学教育随想录》,我都没时间看完,只翻看了部分内容。”

  不过,在盛志军看来,既然入选了他的工作室,学员们有什么困难都必须克服,这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他现场给学员们提了要求:“每个人都要逼一逼自己,下半年要写出一篇论文。”

  他认为,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严师才能出高徒,“在我的工作室的学员,35周岁以下的必须要成为教坛新秀。”

  他的这份严格与认真,贯穿在这次研修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一整天的活动结束前,他给每位学员都布置了任务:下次要上展示课的老师,尽快写出教学总结,其他老师也可以写。每个人都要看两本书,一本是弗赖登塔尔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本是克莱因的《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盛志军说,这两本书都很经典。他要求学员一个月看一章,不能当闲书看。“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数学。”他说,哪怕你是老师,也只有多读书才有底蕴,才能真正把学生教好。

  人物简介

  盛志军,61岁,富阳郁达夫中学退休教师,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退休后,他拒绝培训机构高薪聘请,坚持到乡村中学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他的故事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标签:工作室;名师;盛志军;老师;乡村;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乡村工作室;学员;下乡 编辑: 隋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