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这条刷屏家长朋友圈的消息,假的

2018-10-26 16:02:39 来源: 杭州网—每日商报 记者 夏莹

  跟风式分享 背后是流量生意

  记者在朋友圈转发了辟谣消息后,一位家长留言说,“和上次野生动物园的如出一辙,一看这种转来转去拿免费的就不相信。”也有家长吃惊地说,“这也有假的?真是防不胜防。”

  类似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有的是钻了爱占小便宜的空子,有的还会通过刷屏跟风式的分享来涨粉。

  一位资深的微信技术开发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其实都是流量生意。也就是说,先通过扫码关注、拉票、领取福利等方式吸引粉丝,有的是引导到公众号,有的是引导到个人的微信号。再在这些受众的基础上做转化,赚钱。也有通过转发,套取读者信息,并以变卖的形式获取红利。

  常见的形式有不少,比如借着提供电影、书籍、音乐等资源的借口,引导读者同时关注多个公众号;通过第三方链接引导读者关注公众号,紧跟着一系列操作,关注到个人号;发放优惠门票、免费游玩等项目吸引读者关注留信息等。

  面对泛滥的朋友圈消息如何分辨

  因此,对于朋友圈或微信群中泛滥的消息,大家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经过核实后再转发,不要被人忽悠了。

  这位微信技术开发人员提醒说,特别是涉及金钱交易,需要透露银行卡号、密码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的,尤其要谨慎。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或乱抢链接页面里的红包。

  对于核实各种福利活动的方法也有一些,比如查看公众号主体账号,是官方认证,还是披着同名马甲、更名过的个人号,看看它的历史消息里发的是什么;打电话咨询,一般正规的单位都会有官方的咨询电话,可以提前在电话里向工作人员核实是否有该优惠活动开展。也可以前往实地,直接问询。

  大家还可以借助杭城具备公信力的媒体平台,通过拨打新闻热线及时获取真实的资讯。

  另外,在微信公众号里碰上虚假不实消息时,可以对该链接进行投诉,避免不实消息继续在朋友圈传播。一经核实,微信将删除分享文章或永久封号。

  微信平台认定的诱导行为

  1 诱导分享

  通过外链或公众号消息等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将消息分享至朋友圈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

  2 诱导关注

  通过外链、公众号群发或二维码等方式,以奖励或其他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号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

  包括以下类型:

  • 强制用户分享:分享后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分享后方可预订,分享后方可知道答案等。

  • 利诱用户分享:分享后对用户有奖励。包括但不限于:邀请好友拆礼盒,集赞,分享可增加一次抽奖机会等。

  • 胁迫、煽动用户分享: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包括但不限于 :“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等。

  

标签:微信;海洋公园;朋友圈;分享;读者;官方;泛滥;家长;门票;免费 编辑: 吴俏婧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