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杭城中学女生凶猛,纷纷出书当作家

2018-12-25 07:39:42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陈宏程 记者 梁建伟

  倪谦益的《听听风的声音》、吴隽煊的《拾光记》和王嘉禾的《南有嘉禾》

  倪谦益

  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陈宏程 记者 梁建伟)这几天,杭州建兰中学的初二女生倪谦益多了一件事,拼命地练习签名——签在她新出版的自选集《听听风的声音》上——这是她放学回家后最开心的时刻。

  记者看到,她桌上已经签好名字的书摞得老高,地上还有一叠未拆封的书正等待着她启封。

  她的每一本新书签名都不一样,妈妈说女儿喜欢创新。倪谦益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新年快到了,这些有自己签名的新书,就当作给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的“土特产”吧,“算是一份不一样的新年礼物。”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杭城有不少中学生流行出书,而且女生居多,比如建兰中学就有三名学生成功出书,清一色全是女生。

  喜欢记录灵感 有时用文字,有时用画笔

  倪谦益对写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听听风的声音》是她的处女作。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为她这本书写了序,他说:“很多孩子怕写作文,起步就开始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其实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倒不如像谦益这样先培养起阅读的兴趣,然后讲故事、写文章,水到渠成。”

  倪谦益从小爱看书,阅读量很大,她的写作历程跟其他学生一样,从老师布置的作业开始写。她的文采一直出众,也喜欢写作,但她对文学的热爱,一直到四年级才爆发出来。

  “那一年,班里来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从那时起,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倪谦益回忆道,“新来的语文老师对我的文章非常欣赏,她说我的文章很灵动,总能写出出人意料的文字,然后还把我的文章总结为‘谦益体’,让班里写不出作文的同学当作范文来模仿。”

  语文老师的赏识,让倪谦益受宠若惊,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从那时起,她的好文章产量大幅提升。

  其实“谦益体”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与众不同,最好的例子就是《听听风的声音》。这个题目来自于书中的一篇代表作,是倪谦益在一次小学组织的秋游中写下的一篇游记。写作时,她避开了其他同学可能写到的景色,或是游玩时发生的趣事,最终把目光放在了“风”上,让人耳目一新。

  她的写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进入初中后,她的作文不再是老师的“掌上明珠”。“我写文章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不喜欢套用模板,这和应试作文的写作完全不同,所以我的文章经常会被老师点名批评。”倪谦益说。

  因为屡屡受挫,在初中里她的好文章少了很多。同时,初中学习压力比小学大了很多,“可能是因为思维太活跃了,思考题目时一个不注意,思维就会跑偏,经常要半个小时才能回过神来,所以我做作业的动作很慢,经常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倪谦益说,正因为这样,留给她创作的时间几乎没有了。

  但对于倪谦益来说,创作就好像是她生命的源泉,她没有轻易放弃。“我经常背着爸妈设闹钟,凌晨两三点醒过来,将白天来不及记录的灵感记在纸上,有时用文字,有时用画笔。”

  倪谦益的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从小爱好广泛,仅运动而言就有篮球、乒乓球、滑冰、滑雪、网球、高尔夫球、游泳等,她的很多写作题材就来自于这些运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从五岁开始去参观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十岁去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十一岁去美国的哈佛大学、纽约大学等十余所高校,这些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增长了见识。”

  爱上写作 都源于语文老师和写作课

  和倪谦益一样,因为老师的鼓励而爱上写作的还有建兰中学的王嘉禾,不久前她的作品《南有嘉禾》出版了,这已经是她的第二部作品了,第一部是在天长小学出版的。“我能把文章写好,主要是因为小学语文老师蔡健老师和尉芳芳老师,她们非常注重写作,每周都会布置周记,在批改时会给我留下鼓励的话语。有一次还写道:林清玄从小就立志当作家,你也行!所以我对写作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每周的周记是我最先完成的作业。”王嘉禾说。

  王嘉禾的文章,记录的大多是她平凡的校园生活。比如和同学一起去学校的咖啡馆,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时的准备,或是激动人心的跳蚤市场、春游、秋游等。因为长期的积累,练就了王嘉禾对身边小事的敏锐感知,使得她笔下的文章极具画面感。她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文章的素材也不算耳目一新,但是读起来代入感非常强,丝毫不会乏味。

  到了初中,学业越来越重,王嘉禾在随笔里依旧坚持记录,除了信手拈来的日常记录外,还会写一系列初中生活,记录在建兰中学的难忘岁月。“初中生活”这一系列,她往往会提笔一气呵成,也不愿意过多修改润色。她觉得,既然是随笔,就要流露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表达自己最浓厚的情感,否则与考场作文无异。每每酣畅淋漓地写完一篇,她就沉迷于通读文章之中。在这些随笔中,她或许会不自觉写下某些诙谐俏皮的语言,或者是同学们最真实的生活用语,尽最大可能传达同学们内心的想法。这让她再读之时,场景会在眼前再现。

  建兰中学还有一位出书的女生叫韩涵,她出版的是一部小说名叫《雪满天川》,以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为原型。

  韩涵说,这部小说最初起源于作文课上老师布置的一篇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为了寻找写作灵感,我在图书馆里找了很多关于爱情的文章,我无意间看到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非常感动,就决定以这个故事为思路写。动笔后,我就完全刹不住车,一篇作文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纸,人物越写越丰满,情节越写越丰富,于是我就有了写成小说的想法。”韩涵说。

  这部小说花了三年才完成,中间因为学业间断过几次,最后韩涵是咬着牙坚持写完了。“写小说本身并不难,只要有点写作功底,有故事都可以动笔写,但是要把一部作品写完那就很难了。”

  完成整部作品非常艰难,韩涵把创作的过程看成一次历练,是一个输出也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她说,书中的很多小细节都需要大量资料的支撑以及缜密的推理,为此她查阅了非常多的资料,比如正史、野史、诗歌、建筑学、饮食文化等,在这个过程里她乐在其中。

  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的高三女生吴隽煊最近出了一本书,书名是《拾光记》。

  这本《拾光记》记录了她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经历,其中很大一部分文章是选自她的高中阶段。和大多数高中生一样,她的学习任务非常繁忙,每天上完晚自习回家已经十点多,写完作业将近12点,看书写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吴隽煊是如何写出这些文章的呢?

  作为杭高鲁迅文学社第98届社长,她从小就十分喜欢写作,会利用各种空余时间写一些东西,参加各类比赛。她妈妈认为,“吴隽煊小学时就当过钱江晚报小记者,这种经历锻炼了她的交流沟通能力,而且她还敢于尝试各种写作方法。她希望自己长大后也成为一名记者。”

标签:嘉禾;写作;听听风的声音;记录;老师;语文老师;女生;灵感 编辑: 赵磊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