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18日讯 站定、搭箭、扣弦、拉弓……离弦之箭飞向靶心,在空中划过一道浅浅的黑线,直击五色环靶。在钱塘新区下沙中学的操场上,一群拉着强弓、挎着箭袋的学生,伴着“嗡嗡”的弓弦声,安静而专注直视前方,一遍遍重复着射箭的动作。
这样的画面,每天傍晚放学后,都会重复地上演。
练了半年才射第一箭
草靶被射出了一个“窟窿”
七年级的姜文浩和八年级的钱程都是下沙中学射箭队的队员,两人练习射箭已经3年多了。“当时教练去选人,我觉得射箭很好玩、很酷就报名了,然后就被选上了。”
抱着好玩心态加入射箭的姜文浩和钱程,没想到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枯燥的基础训练,直到半年多后,才真正射出了第一箭。“刚开始只是让我们空手摆架子,纠正我们的姿势,之后就是拉皮筋训练力量,再然后就是拉弓弦。”
说起射出第一箭的感受,姜文浩和钱程很激动。“虽然一开始靶子很近,只有一两米远,但看着箭射到靶子上,心里特别爽,觉得之前因对长期单调训练产生的厌烦情绪,都随着这一箭射了出去。”此后,姜文浩和钱程练习的距离也越来越远,18米、50米、60米、70米,几乎每天都要射一百多支箭。“一直练到手臂发酸才休息。”
在学校射箭文化馆的器材室里,记者看见地上摆放着长长一排反曲弓,这些弓就是姜文浩和钱程平时训练用的。记者拿起一把试了试,2公斤多的弓,光是举起来保持手臂平稳都不简单,更别说还要拉开几十磅的弓弦。
随后,在射箭队的训练场,记者发现两排草靶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箭孔,靶心处更是被射出了一个窟窿。除了草靶,后面的围墙上,也有不少箭孔,甚至是放置草靶的不锈钢架子上,也有箭孔。“训练时射偏了,或者没注意,箭脱靶的情况还是挺常见的,这面墙就是防止箭飞出伤到人的。”
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姜文浩和钱程心里对射箭的新鲜感逐渐消退,慢慢地转变成在比赛中争胜的渴望。姜文浩回忆自己的第一次比赛:“拉弓的时候手都是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每支箭射成什么样都不知道。”钱程初次参加比赛也不轻松。“平时训练的动作,到赛场都变形了,呼吸也全都乱了。”
而如今,坐在记者面前的姜文浩和钱程,却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沉稳,挺拔的身姿就像是一支离弦的箭。在去年的浙江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射箭比赛中姜文浩和钱程组成的队伍,获得了男子团体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说起比赛心得,他们头头是道,“从瞄准到射出一支箭,一般也就两三秒钟的事情,想得越多、时间越长,手越抖,最好眼睛一直盯着靶子,其他的都不要想。”
说起对未来的规划,钱程和姜文浩腼腆地笑了笑。“我们还是想往专业运动员的方向发展,小目标是先进省队,最终目标是进入国家队,将来在奥运会这样的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
强身健体的射箭
还肩负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在原来单位主管射击项目,一直都比较喜欢射击、射箭这类运动。”下沙中学校长江志明说,选择射箭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喜好,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射箭运动蕴含的文化内涵。
“射箭是一项相对安静的运动,它不像篮球、足球寻求激烈的对抗,更多是心理上的比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耐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另外,射箭作为古代‘六艺’之一,讲究谦逊礼让,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江志明说,经常从事射箭运动,可以增强臂、腰、腿部的力量,另外射箭时需要挺胸收腹,对脊柱有较好的矫正作用。“在射箭的瞄准和撤放过程中,为保持弓身的稳定和静止的状态,要控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这对呼吸器官的机能提升有好的帮助。射箭运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切忌心浮气躁,因此对学生注意力的提高和耐力的增加都有好处。”
江志明介绍到,自2012年杭州市射箭项目“市队联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下沙中学成立,学校成立了省内第一个尝试“体教结合”的射箭队。这6年多下来,射箭已经成为了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不仅为体育部门输送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省、市高水平运动员,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硕果累累,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中小学教体结合的典范。
除了射箭队员的培养,学校也一直重视射箭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建设了省内唯一一个射箭文化馆,馆内有弓箭的起源和发展、传统弓制作工艺、清代弓箭、传统竹木箭以及各个时期箭镞的展示,还有与射箭运动相关的字画、古砖,汉唐时期的拓片、射箭题材连环画、文物、邮票和小物件等。”江志明说,射箭文化馆内还特别设置了古代投壶游戏体验区和射箭队荣誉墙,力争让文化馆成为射箭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及学生体验射箭运动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