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请家长擦亮眼睛,识别五个常见校外培训骗局!

2019-07-19 11:31:29 来源: 杭州教育发布

  近年来,一些家长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和“抢跑”的思维,热衷于把孩子送去参加各类文化课培训班。但是,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规范的培训机构常常会给家长吹一些美丽的泡泡。杭州市教育局整理出五个常见骗局,以此提醒家长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

  骗局一:“名校名师”

  一些培训机构会以“名校名师”作为自己的宣传噱头。但是,在当前全国上下对中小学在职教师在培训机构兼职兼课的违规行为抓得特别严的背景下,这种宣传往往经不起核查,所谓“名校名师”既无名校背景,更谈不上所谓的名师了。

  今年6月,市教育局印发《杭州市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办法》,该《办法》明确提出,一旦有学校和老师的违规行为被查实,就会面临严肃处置。作为在职教师,特别是名校名师,估计不会再敢明目张胆地宣称自己在培训机构兼课的。退一万步说,真要有名校名师在其中,培训机构也不敢大肆宣传。

  因此,那些越是宣称有“名校名师”的培训机构,越是不可信。

  骗局二:“现身说法”

  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证明自身实力,增强说服力,会以贴喜报、挂横幅等方式来宣称,在自己培训机构培训的学生有多少考上了双一流、985、211高校名校,多少考上了“前三所”“前八所”或某某民办初中学校等等。公布的时候,会特别注明姓名、班级、中高考成绩等等。这样看起来似乎完全可信。碰到这样“现身说法”的宣传方式,很多家长容易被迷惑。

  事实上,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宣传的一种典型方法。看到这样的宣传,家长们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这些学生是否真的在该机构培训,我们无从查考。这些学生成绩的取得,与培训机构的培训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这些都是一本糊涂账,谁也说不清楚。

  骗局三:“保过”“保提分”

  一些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往往比较急功近利,盲目相信那些宣称“保过”“提分班”“培训没有效果则退款”的培训机构。有些甚至学校正规的课都不上了,专门只上这类培训机构。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概率骗局。

  首先,每次考试的题目不一样、难度不一样,学生在每次考试中的发挥也有所不同,因此一次与一次的分数比较本身就没有特别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学生可能本身就有一定的概率能够过或者提分,这种结果可能并不一定是培训所带来的结果。比方说,招收20个学员,每个学生收5万元培训费,结果只有10个人过了线,50万就是稳定的收入,另外10个没过线的同学,事实上也不可能全部退还5万元的培训费。

  对于培训机构来说,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至于你有没有提高,过没过线,并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

  骗局四:“押中题”

  有些机构会声称自己在中考或高考中押中了题。

  当然,在培训过程中出现过与考试类似的题目,这种现象有可能存在。毕竟,课程标准摆在那里,教学范围是一定的,无论什么考试都是逃不开这个课程标准的。如果硬是要说押中了题,那么学校老师是不是每一道题都押中了题呢?同时,考试过后,在海量的题目里面,发现有一两个类似,这也并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

  骗局五:“分班考”“坑班”

  现在,有些培训机构或非法机构个人为了盈利,刻意制造紧张氛围,或暗示或在一定范围传播小道消息,使家长以为其与某个初中有关系,引导家长参与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培训项目,诸如小升初“分班考”培训、“坑班”等。

  事实上,市教育局一再强调,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平行分班,严禁分重点班、实验班等。分班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平行分班的依据,主要作用是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不作为评价学生个人的标准和参考。另外,学校不得公布分班考试成绩和排名,那么培训有没有效果,谁能说得清呢。如何证明某些学生被初中录取与参加培训或者考试的关系呢?就单纯的概率而言,初中招生几百人,有那么一些学生碰巧参加了某个培训或者考试是必然的。换言之,可能这些学生不参加培训与考试,也照样被录取。至于说谁谁谁因为什么原因被录取,谁拿得出证据?因此,请勿听信谣言和虚假宣传,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学生没必要参加任何以“分班考”“坑班”为目的的培训。

  如同对于没有任何猫腻的“摇号”,如果有人悄悄地说可以搞定“摇号”,信还是不信呢?如果承诺事成之后才付钱呢?怎么知道到底是自己娃运气好还是享受到了特殊服务呢?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还是按“诈骗”报警吧!说不定还能为扫黑除恶做做贡献……

  对家长的建议:

  现在往往是校内减负家长主动加压。理解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理解家长的“名校”情结,但毕竟我们已处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前夜,未来取决于我们的眼界与心态,借此机会向广大家长传递一些教育常识。

  教育即成长

  关键词:不拔苗助长,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人生处处有起跑线,教养是人生第一粒扣子。人的生命成长有其季节有其规律,如同不能过早吃补品,不能过度治疗。孩子的教养(行为习惯)才是家长作为孩子人生旅途上的第一任教师更应重视的份内事。不能把注意力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怎么做人、怎么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身心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学生的近视问题与综合健康情况应当引起家庭的高度重视。

  人非机器

  关键词:负担适度,非智力因素,变负担为动力。别人家育儿的做法并不能简单复制到自家孩子身上;教育不能是马戏团里的驯兽。浓厚的学习兴趣永远比已经获得的知识重要一万倍;负担是一个心理感受,与期望值、与定位相关,但一旦变为主动行为,就未必是负担了。学校教育有其专业性,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去做反专业的份外事,不要再把人变成应试机器。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

  关键词:因材施教、期望值要恰当、普通人设定。教育不是让鱼爬树,而应当是让天赋发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设定,并努力追求自己生命的精彩,不要跟着5%天赋秉异、数理智能发达的孩子一样去陪绑学奥数。树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一理念,帮助孩子找到他人生的价值所在,延伸生命的长、宽、高。

  即便要考虑校外培训,也不要轻信他人的忽悠,不要盲目跟风攀比,做培训烧钱的冤大头,增加孩子过重的课外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而要考虑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也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请务必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看清培训机构的信息公开情况,包括《办学许可证》、教师信息、收费标准、收退费制度等;二是要查看杭州市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上发布的培训机构黑白名单情况;三是要保存培训费收费凭证、与培训机构签订由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消保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的《教育培训合同(示范文本)》。

标签:培训机构;家长;孩子;骗局;培训;名校名师;培训项目;考试;学生;成长 编辑: 吴晓婷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