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发展成果处处可见、人人可及、时时可感,人类社会正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浪潮中加速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生活大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数字素养既包含数字技能、数字方法和数字思维,也包含数字态度、数字伦理、数字情感和价值观,归根到底是一种技术应对和价值应对。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深刻理解大学生提高数字素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更好认识提高数字素养的重要意义,更好担负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职责。
一、理论逻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本质”问题,彰显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价值旨归,为讨论数字素养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数字时代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并至今仍在不断回应“数字化生存”或“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提高数字素养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要正确把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是核心,客体符合主体需要和内在尺度才有价值。要警惕人的本质的异化问题,即由人产生的客体却作为一种外在、异己的力量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二要正确把握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数字时代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征,促进了不同主体、不同需要的激烈碰撞。个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问题在于如何实现满足个体需要和创造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历史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一般认为有三次工业革命和三次现代化浪潮,大致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都是以生产力发展作为主要标志,人类社会逐次步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第二,客观上推动了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制化与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与大众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进程。第三,都是以西方先进国家为主导并向全球扩散,建立起了以西方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中按本国国情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突破了单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正确路径。中国在新一轮现代化浪潮中更加注重把握历史主动、赢得战略先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的命运同时代紧密相连。这是大学生提高数字素养的主观要求。另一方面,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基础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这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显示,我国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数字中国建设总体呈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赋能效应进一步强化、数字安全和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等特点,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不断涌现新动能。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主力军。这是大学生提高数字素养的客观要求。
三、实践逻辑: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变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其中,青少年是网络的原住民,大学生是网络的主力军。新的数字技术实现了新的信息交互方式和思想文化载体,人工智能更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造就了大学生数字生活新样态。因此,提高数字素养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同时,这一现实需要还反映在应对不良社会思潮侵蚀上。数字时代对马克思主义认同、主流价值认同、社会道德认同和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比如,解构主义、虚无主义威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正在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想信念。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精神内耗、价值迷失、信息茧房、数字虚无、网络暴力等问题,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无法估量的。提高数字素养成为大学生健康数字生活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海峰,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25年第二期中青二班二支部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