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24日讯(通讯员 柯溢能 浙江在线记者 吴俏婧)未来,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联合国向全世界公布“流浪地球”计划。在地球上建造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地球在“流浪”时被木星引力捕获,即将撞击木星,联合政府将“流浪地球”计划更名为“火种计划”,让空间站带着人类文明驶向宇宙深处……这是近期火热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中的情节,如果你觉得科幻电影中的故事还离我们很远,那么,今天浙江大学发布的这三大计划却是实打实地聚焦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球重大挑战问题创新。
这三个专项计划分别是量子计算与感知会聚研究计划、生态文明与环境科技创新会聚研究计划、农业设计育种会聚研究计划(以下简称“量子计划”“生态文明计划”“设计育种计划”)。是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大举措——创新2030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9月,创新2030计划已启动首个专项“双脑计划”,重点开展脑科学与意识、下一代人工智能、脑机结合等前沿方向的探索,推动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交互创新。
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实施创新2030计划,旨在加快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促进跨领域融合创新,集中攻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球重大挑战问题。创新2030计划聚焦未来创新蓝图,打造多学科参与的学术共同体,以及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创新联合体,通过体系化、有组织的规划实施,将计划任务与国家战略目标、区域重大需求及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量子计划
量子科技是21世纪的重要研究领域,正在积极探索后摩尔时代可能产生的颠覆性技术革命:对量子体系的精确调控,利用量子叠加和纠缠等非经典性质,进行具有绝对保密性的量子通讯、远超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以及突破经典极限的量子精密测量等。
浙江大学“量子计划”将会聚物理、光电、信电、材料、化学等学科,针对量子信息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量子计算、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超分辨量子成像、量子光电集成芯片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未来还将探索量子科技应用到生物传感、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等领域,打造跨学科的世界一流量子科技创新中心。
生态文明计划
面对全球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共同挑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逐步成为全球共识和全民行动。因此,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新科技、创新制度、先进文化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前沿高地,也是我国战略必争的科技文化领域,更是我国贡献和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
浙江大学“生态文明计划”将会聚环境、生态、资源、能源、化工、计算机以及相关的人文社科,聚焦环境污染协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新型清洁能源研发、生态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分析、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文化传播等重点领域,建设大环境、大生态高峰学科集群,努力在若干前沿方向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支撑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一体化、服务长江经济带,打造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设计育种计划
种业是国际农业竞争的战略高地,种业自主创新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当前,人口不断增长、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约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育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需求正孕育着重大科学问题集聚及研究的新热点。
浙江大学“设计育种计划”将布局融合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育种与生物信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会聚融合,引领农业育种发展的新方向。计划将加快整合优势学科力量和龙头育种企业资源,发展动植物基因组信息及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打造全球领先的基因组合成育种实验平台和精准设计育种平台,着力培育优质、高抗的绿色农业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