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上海实施最严垃圾分类这一天

台州成立全国首个垃圾分类教育学院

2019-07-09 08:41:03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史春波

  新华社

  资料照片

  (图文无关)

  “你是什么垃圾?”这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语。

  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在同一天,距离上海三百多公里外的浙江台州,一个名为“台州市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的机构成立,这在全国还是首个。

  “我们简称它为‘拉风’学院”,首任院长朱立国笑着说,“现在,垃圾分类是一件时尚的事”。朱立国的另一个身份是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办主任。

  和上海的严罚措施相比,这个学院试图通过教育培训等,在政府和社会之间架起桥梁,处理垃圾分类难题。

  不过,也有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办这个学院?是不是“蹭热点”?它能做什么?会有实际效果吗?

  垃圾学院的创意来自德国

  “水彩笔是什么垃圾?”邱勇的微信不时响起,不少人来向他请教“垃圾”的问题。邱勇学的是房地产专业,但他挺喜欢现在关于垃圾的工作,觉得很有意义。

  在台州市垃圾分类办,他是协调处处长,也是刚成立的“拉风学院”首倡者和讲师。

  他说,是一次德国考察让他产生了这个创意。

  去年11月,浙江省建设厅组织人员去德国考察垃圾分类,邱勇是其中之一。二十多天的考察,从政府部门到城郊居民,邱勇感受深刻。他说,德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做垃圾分类,民众早已养成习惯。“比如他们放玻璃瓶的垃圾桶就有两个。”

  “他们每年要缴纳垃圾清运费,人均每月3-5欧元,就像我们的水电费。工人定期来清运,如果没有分类好,就不会收走。几次这样,你的垃圾桶就会被换成黑色的,社区也不会欢迎。如果你乱倒,就会受到更大的处罚。”

  在德国的高校,还设有专门的垃圾分类专业。“我们国内还没看到有这样的专业,即使有了,会有人读吗?”

  让邱勇印象最深的还是德国垃圾分类的运行机制,那边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让民众被动接受,而是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有一个中间体——大量的公益组织,所谓黄金三角模式。

  这个8000万人的国家,从事公益的有200万人,相当于每400人有1个,90%是义务兼职。这些公益组织中,很多是环境保护类的,比如垃圾分类。

  考察回来,邱勇就开始酝酿在台州搞一个学院,以类似第三方的形式,来做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培训,让更多的人能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这样的机构全国还没有。”他这样说。

  半年来已培训数百名讲师

  这个学院可以办成吗?应该怎么办?德国回来的半年来,邱勇和他的领导、同事们,一直在思考、筹备。

  要办好学院,谁来做老师?邱勇介绍说,这半年来,悄悄运行的学院,已举办32次多层级业务培训会,培养市级讲师60名、县市区级讲师482人,构建和完善讲师培养考评体系,他们还给讲师配置统一的背包、徽章、讲课道具、宣传资料等。

  邱勇自己就是讲师,经常出入在机关单位、学校,讲的大多是一些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垃圾应该如何分,是如何处理的等等。“我还专门学了教育心理学。”他说。

  有一次,他去气象台讲课,一下课,就被人围住了。“邱老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也想试试做讲师。”几名气象主持人这样说。

  除了讲课还能做什么

  今年3月9日下午,他们组织环保志愿者、快递业协会、学生等发起了一个“森林的呼唤”的活动。聚焦快递纸箱,通过现场回收、亲子游戏、签名承诺等方式,引导居民关注纸张浪费,参与垃圾分类。“没想到参与的人会这么多。”邱勇回忆说。在活动现场,不少市民拿着自家的废弃纸类包装来参与,5斤以上就能换一件盆栽,没多久,盆栽就换完了。

  这次活动在台州全市累计回收纸类废弃物35吨,相当于少砍伐树木595棵,每年能多过滤掉700多公斤空气污染物。

  这么好的效果,更让邱勇他们看到了意义和信心。而最近从上海开始的全社会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讨论,则是一个最好时机。7月1日,上海开始正式实施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管理措施。于是,也就在这一天上午,台州挂牌成立“台州市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

  它由台州市垃圾分类办和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合办,一方主要负责学院运作、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经费拨付;后一方则负责授课教室和办公场所落实,提供网络直播平台等。

  “公益培训、课题研究、活动策划,可以说是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的‘三大使命’。”在成立仪式上,首任院长朱立国这样说。“名字太长了,所以,我们就简称‘拉风学院’。”

  他介绍,学院将面向社会承接垃圾分类业务培训,制定市、县、镇、社区等四级讲师梯队培养计划,同时开发培训网络直播课程,让更多老百姓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知道如何进行分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生活新时尚。

  “我们接受单位、机构的团体预约培训。”朱立国说,报名方式很简单,只需在公众号“台州生活垃圾分类”后台留言即可。工作人员会根据报名情况,作出课程安排。他们希望通过成立“拉风学院”,汇聚社会各界力量,突破当下生活垃圾分类践行率低、城市垃圾资源化程度不够这两大瓶颈问题。

  尝试引进更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

  如今,学院成立有一个星期了,对于邱勇来说,是忙碌的一周。他开始对接一些公益组织,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政府部门将集中精力做好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推进模式的选择、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督查考核、资金分配等职责工作,具体的事务工作以后将渐渐移交给公益组织。”

  “这是我们想实现的一个模式。”邱勇说。

  邱勇和同事们还在进行几个活动,他们将邀请台州各地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他们的形象大使,做成视频和图片,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就是这样的,”邱勇打开手机,给记者看模板,“让学生去宣传,效果会更好。”

  另一件事,他们正在组织小学生和家长参加一场“垃圾哪里去”的活动,让他们了解一个城市的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告诉他们垃圾应该怎样分类。

  他们还在和当地的一家商业银行合作,准备推出一张“拉风卡”的信用卡,卡上写着“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

  学院还有科研工作,他们针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设立城市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多个专项课题,牵头召集“政校企”多方力量进行攻关。“目前,我们正在和德国顺叱华集团对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在台州的落地,同时研究德国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RDF)引入台州的可行性。”邱勇介绍。

  上海最严垃圾分类一周,情况如何

  上海实施强制垃圾分类第一周,执法部门共开出199张罚单,责令整改超过3500起。万事开头难,养成垃圾分类新习惯并非易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一个筐”到“四个桶”,从“减源头”到“再利用”,做好垃圾分类的大文章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除了依法处罚、强化约束的硬招,也离不开教育引导、贴心服务的实招,招招给力、久久为功,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才会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据新华社

标签:垃圾分类;讲师;德国;垃圾;台州市;台州;生活垃圾;学院;公益组织;分类 编辑: 张钰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