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内涵认识及实践载体的思考

2019-07-15 17:27:19 来源: 浙江教育报 钟江顺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育人方针经历了从“通过德育、智育、体育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演变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到完整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五育并重,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认识—实践—再认识”的理论与实践交替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树劳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推进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可从我国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探索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马克思认为,不仅因为劳动使人得以进化,更重要的是劳动使人与动物得以区分;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本质特征,人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所有价值。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改造世界与满足生活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庞大的、复杂的社会劳动分工,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以及其他服务生产的活动。但它们都是以客观活动为基础的劳动,具有统一性,不可分割。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国高校当前的劳动教育必须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当前的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等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现实。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的劳动广度和深度及劳动条件都发生了预想不到的变化,马克思的劳动内涵也需有新的发展与延伸。它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还包含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不仅要有“必要劳动”,也要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除了有必要的社会管理活动,还要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等。

  高校学生劳动教育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特点、教育教学开展情况和生理心理发展需求,要有特定的内涵,主要集中于学校有组织、集中地开展服务于生活的简单体力劳动、教学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等,在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享受劳动过程、领会劳动价值创造、激发个人责任担当和升华德智体美教育的实效。

  二、探索高校劳动教育的载体

  “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要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上协同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实践载体。

  1.围绕根本任务,搭建协同平台

  不忘初心,充分重视劳动的本源,高度重视劳动异化的后果,坚决避免以一种异化的形式崇拜它(追求劳动价值的最大利益化)。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找准劳动教育的落脚点,把劳动教育作为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升华德智体美教育实效的重要平台,通过劳动实践激发和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达到培育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目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高校劳动教育应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课程安排和社会实践服务等方面搭建好协同平台。

  2.依托技能特征,夯实两大阵地

  所有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这两大阵地,应把学校和社会这两个校内校外的阵地筑牢做实,而且都不手软。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完善制度设计,出台劳动教育的可行性方案,统筹校内资源,把劳动教育的氛围营造好,将劳动教育与高校日常的大学生思想引导、专业教学、校园生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高校劳动基地的建设,并充分利用校外见(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和临时性社会服务工作,拓宽劳动育人的社会实践途径;整个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强调集体性、有组织,注重动手用脑和体验,真正把校内与校外的劳动教育有机统一,使得劳动和育人有效结合。

  3.结合生活实际,统筹实践教育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有效处理简单生活劳动、专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通过寝室卫生清洁、教室卫生保洁和实验室整洁等学生参与其中的公共场所和私人空间的基本性的日常生活简单体力劳动教育,达到提升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通过应用技能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探究性劳动教育,达到提升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胜任能力的目的。通过集中组织志愿服务、爱心服务等社会公益劳动,达到培养劳动价值观和提升服务能力的目的。通过劳动教育,实现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在工作中不忘服务社会,实现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再升华。

  4.构建教育载体,提升育人实效

  应做到劳动教育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要把劳动能力是人类享有最具人的特征的能力和劳动价值所在的内涵讲好,并开足实践课程,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

  做到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实习实训和志愿服务活动等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劳动教育与校园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运用项目化、设置自治岗等方式,让大学生参与到校园的日常管理中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做到劳动教育与勤工资助的有机结合,挖掘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和助研、助学岗位,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做好教师的小助手,做好事务管理的小能手等。做到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相结合,深入挖掘在平凡的岗位做好平凡事的典型事迹,充分运用媒体主动、及时地宣传好、讲好身边的典型故事,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浓厚育人氛围。做好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管理服务等有机结合,重点突出集体组织的简单体力劳动和公益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感悟劳动的价值,收获劳动教育的成果。

标签:劳动教育;劳动;德智体;发展;师范大学 编辑: 隋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