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8月19日讯(通讯员 姚敏明 浙江在线记者 吴俏婧)在乡村红色纪念馆当讲解员,跟着乡镇干部挨家挨户指导村民使用便民手机软件,为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今年暑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多支学生队伍积极响应团省委、团市委“双百双进”、“一员双岗双建功”号召,深入到宁海、慈溪、余姚等地,扎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用自己的专长助力新农村建设。
学习宣传红色文化 为乡村美景添彩
近日,地处天台山东麓的宁海县岔路镇梅花村来了一批大学生,他们是浙江工商职院“红·梅”小分队的学生,学习和宣传“梅花精神”、红色文化,以青春助力乡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是他们此行的目标。
“先做好功课,只有自己领悟才能有感而发。”红·梅”小分队的队长张佳婧称,为了更好地宣传“梅花精神”,队员们前期对梅花村会议纪念馆等进行了参观和学习,并通过采访村民、村干部,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连日来,他们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的团队和个人,最多的一天接待了近千名党员干部。除了梅花村会议纪念馆,红色记忆博物馆、红色记忆长廊、红色影院、红湖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当导游、做讲解,高温酷暑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和信念。
不仅如此,小分队还发挥专长,为梅花村量身定制Logo、纪念T恤、扇子和杯子,拍摄与剪辑梅花村革命纪念馆的宣传视频,自行设计、运营和推广一个微信公众号。
除此以外,最让队员们自豪的莫过于他们亲手打造的“梅花小屋”了。原来,队员们在分批打扫全村环境时,发现村里旅游线的路段上有一处废弃房屋与周边环境不太协调,何不稍加修整让其“变废为宝”呢?
在得到村长、村书记认同后,同学们说干就干,锄草、清理垃圾、把木材摆放得井然有序,再就地取材,将废弃的轮胎刷上油漆拼接成为地标,制作梅花枝条装饰在屋里屋外……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破旧的废弃房屋变身为“梅花小屋”,成为旅游线上的又一处别致小景。
推广“村民E点通”促特色农产品销售
除了“红·梅”小分队,浙江工商职院的多支队伍前往宁海一市镇、跃龙街道、桃源街道等地开展了以党政理论普及、普法宣传、“两地书信”留守儿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新农村建设。
在一市镇,作为“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聚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团队之一,“一市芳华”小分队接受了一项任务:协助一市镇10个行政村的网格员推广宁海“村民E点通”APP,帮助村民不出村就能了解到各类政策和信息。
“一市镇居民以老年人居多,有了大学生团队深入各村一对一指导,村民使用平台浏览信息、申报民情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总分总增长2159分,日增长362分,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市镇相关负责人对实践活动给予肯定。
得到干部和村民赞扬的还有奔赴镇海区澥浦镇觉渡村的“美化大师”们。该小分队在开展特色农产品销售和包装情况调研时发现,当地有不少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销售渠道和模式比较传统和单一,使得好货却没有好市场。
与村干部磋商后,队员们利用工业设计的专业优势,为特色产品“南粳46”有机大米进行了包装设计,并拿出了一套线上市场推广的销售方案。
“‘美化大师’真是名副其实,销售方案也做得有模有样。”觉渡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微君为这些大学生深入农村,利用所学服务农民的精神竖起了大拇指。
“大学生不仅要在课堂里读‘有字’之书,还要走向社会读好‘无字’之书。”浙江工商职院党委副书记俞位增认为,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走进乡村,服务三农,也为青年学子直观感受、深入理解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平台和契机。
(图片来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暑期实践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