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18日讯(通讯员 顾佳隽 )日前,记者从中国计量大学获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校俞晓平研究员团队紧急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蛋白标准样品研制和免疫检测”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进展顺利。
早发现、早隔离是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最关键、最有效的途径。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为核酸检测法。引发本次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它的近亲SARS一样,遗传信息都是由单链RNA构成。想要完成对它的检测,至少要经过核酸提取和检测两步,且必须要借助定量PCR仪等设备,需要花费数小时。而且与DNA相比,RNA极易降解,样本中的RNA病毒量少又不稳定。“当前,用核酸检测法检测新冠肺炎阳性率只有40%—50%,所以才会出现不少假阴性的结果。”俞晓平说。
在近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针对湖北省内的病例发现与报告,CT影像结果成了“临床诊断病例”的判定依据。“CT检查具有及时、准确、快捷、阳性率高等特点,但也会发生由于没有明显的肺部影像改变无法发现早期感染,且较难分辨是否是其他肺部感染,特别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等问题。”
既然核酸检测和CT检测都有其局限性,那么怎样才能逼病毒“早早现形”呢?“基于免疫学的蛋白检测法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筛查手段。”俞晓平介绍说。相对核酸检测法,基于免疫学的蛋白检测法,检测速度更快,检测更加简单高效,灵敏度强和特异性高,最快15分钟就能出具检测结果,适用于对轻症或无症状病人、以及疑似病人的大规模筛查。
“研制出具有准确量值和溯源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标准样品是保证免疫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蛋白检测过程会受待测样品基质、环境、靶标物质含量等,以及不同检测试剂盒的制作工艺和不同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影响,因此需要统一标准来比对检测结果、规范生产工艺、评价检测能力。目前,俞晓平团队正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合作,着手构建能够精准定量并溯源到国际单位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绝对定量分析技术。项目组在前期研究中,建立了高效的蛋白真核表达和提取纯化系统,以及高精度的蛋白绝对定量技术,并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一起代表中国参加了人工多肽含量和人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国际比对,检测结果获得国际同行认可。
项目组还通过分析新冠肺炎患者不同病程的咽拭子和血液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明确不同病程中新型冠状病毒S、N蛋白的含量范围。“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分辨病人的病程在潜伏期、前驱期还是发病期。” 在此基础上,研制具有准确量值和溯源性的新型冠状病毒的S、N蛋白纯度(基体)标准样品。“这些可以保障蛋白检测诊断结果和病程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可比,也为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可、检测仪器的校准提供支撑。”俞晓平指出。
“目前,获批的核酸检测试剂产品都是单一指标的,也就是说只能用于检测新冠病毒这一种病毒。”据了解,除了筛查和确诊外,蛋白检测方法还可用于病人治疗过程中病毒抗原和抗血清等检测,以判断病人在不同病程中的免疫情况,为治疗过程中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在后续预防中,蛋白检测还可用于疫苗研制和检测,以保障疫苗质量。
俞晓平表示:“我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新冠病毒标准样品的制备和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预计近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就将出炉,希望它们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