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下周上课的资料什么时候上传?我们复习完这周的知识点,可以预习下周的。”“已经在上传了,你们有空就可以开始学习!”开学第一周,超星泛雅(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软件上师生交流进行得“如火如荼”。
2月24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线上教学如期开课,首个教学周,学校依托自主研发的Moodle平台、校企合作zoom平台及超星泛雅(学习通)、智慧职教、腾讯课堂、蓝墨云班课等采取在线课程推送、录播、直播等形式开设课程910门次,其中使用课程平台资源632门次,涉及开课教师1020人次,在线学生数共计5万余人次,布置线上作业、线上测试等2000多次。
化学工程学院:组建个性化课程 线上平台玩转头脑风暴
“抢答开始!同学们将自己的答案都打到对话框里。”为了锻炼同学们的思维活跃度,避免学生开小差,课上除了教学、讨论以外,陈艳君老师还在智慧职教云平台开设了在线抢答环节。将知识点“颗粒化”,一小“粒”一风暴,一大“粒”一检验,用一节课的数轮抢答,一场又一场“头脑风暴”,让同学们时刻“绷着一根弦”,丝毫不敢松懈。
近年来,陈艳君老师一直在探索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了这次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陈艳君老师和团队其他老师更是对该课程不断地完善与改进,甚至按照专业特点组建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个性化课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型“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课上高效的学习、互动交流,课后逐个统计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情况,对分数偏低的同学进行个别沟通以及针对性辅导,确保做到线上教学不遗漏一人。
建工学院:屏幕连接师生 网络直播课“倒时差”、错开“网高峰”
与此同时,建工学院的老师们变身“线上主播”,掀起了一波“主播潮”。“宁职的老师太贴心了!宁波和新疆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这里连天都还没亮,我本来还在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后来他告诉我老师们灵活调整了上课时间,我也不用担心孩子会睡过头了。”在新疆伊犁的建管3191班王魏天同学的父母说道。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周莉莉老师发现班上有身处新疆以及个别网络不好的同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安排同学们在8点半以前在线签到,并学习提前上传的课件,新疆的学生也可以在头天晚上学习,9点10分后她才会陆续发布任务,10点后,再开始直播互动,讲解难点。让学生‘倒时差’、错开‘网高峰’!”周老师说道。
在正式上课前,周莉莉老师为了找到家中网速最好的地方搭建“直播间”,她开启了“暴走模式”,测试直播软件、统计学生状况、计划备选教学方案,以确保上课期间万无一失。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周老师将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与同学们分享火神山背后的故事时播下了人文关爱的种子,播放武汉街头京东无人配送车的使用视频时鼓励学生在新时代学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截至目前,建工学院21位老师开设了33门在线课程,20门直播课程,建立班级QQ群16个。
机电学院:分析课程内容线上教学推动课程数字资源建设
“没想到学生的反响会这么好!”担任《模具制作与装配》课程教学的机电学院戴文斌老师原本还在为不能面对面给学生上课而苦恼,但在多次、反复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学生线上直播模拟时,他发现通过电脑屏幕看图纸更清晰,并且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也很适合线上教学。在学习数控机床程序中,同学们可以先行学习数控机床的编程,掌握好理论知识,从而为后期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不仅仅是看图纸更加地清晰,在线上上课还能回看上课视频,课后自己反复琢磨!”有不少学生在回看直播课后向老师反馈,这样的上课方式很有利于课后巩固,强化知识点。直播上课时学生们表示,“扣1”回复、抢答等环节让课堂氛围很活跃,在家学习也不用担心自己走神。此次开展线上教学也是推动课程数字化建设的有利契机,在改变传统教学劣势的同时,增强了专业老师对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动力,让老师能够对程序进一步进行分析、演示和讲解。通过一周的教学,老师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改进上课模式,在理论课的教学上甚至大有超越传统课堂授课的趋势。
线上教学运行中,由于全国集中性的网络教学原因,导致诸多课程平台出现了拥堵。面对突发情况,学校积极部署,第一时间与平台支持方共商共议;组织任课教师集思广益,做好首选和备选两套教学方案,教师们利用QQ群、钉钉等工具软件,直播教学、分享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根据任务单错峰完成学习,均实现了课程实时互动。灵活多元的授课方式,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进度。
据悉,自2月6日以来,我校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团队、教学名师等团队纷纷扛起“三教”改革战“疫”的大旗,全体任课教师勇挑重担、集思广益,迎难而上,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课程,充分利用“超星泛雅(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完成在线课程建设。在特殊时期,教师们用心用情用功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