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8日讯(通讯员 陈胜伟)眼下,虽然还没有收到回校开学的通知,但是浙江农林大学的师生们,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一样都没有落下。近一个月来,大家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依托“云端”有序推进教学、服务、求职、答辩等各项工作,努力确保线上工作与线下工作同质等效。
“云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
从2月17日开始,浙江农林大学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要求,强化思想工作到位、教学保障到位、资源建设到位、教学能力到位、质量监控到位、服务保障到位等“六个到位”,如期开始线上教学。教师们认真授课,学生听课认真,教学互动良好,整体教学情况平稳有序、稳中精进。
为应对全面线上教学,广大教师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新建课程308门,校本平台上课程门数累计达817门,基本实现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到位。截至目前,全校前4周开课课程中,可以开展线上教学课程占所有课程的96.45%,同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践行家国情怀等要素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之中,提升课程思政实效。
为确保师生线上教学能力到位,该校在各类教学平台上组织开展“停课不停学”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在线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实施线上教学每日一报制度、校院两级质量监控组织进入线上平台听课,实时掌握线上教学效果。截止目前,浙江农林大学99.06%的课程均按计划线上开课,总体学生到课率为96.65%,86.5%的学生对教师线上教学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
“云服务”助力春耕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筑牢了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而随着冰消雪融,春暖花开,如何尽快恢复生产成了很多农民的当务之急。浙江农林大学急农民所急,组织了校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先后编制了一系列关于农作物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资料,并通过微信、网站、朋友圈等“云端”发布,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农民朋友,帮助他们抗疫保生产。
针对果树生产,浙江农林大学专家编制资料,建议在土壤解冻后尽快施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及时补施适量复合肥作萌芽肥;针对浙江越冬作物田间管理、蔬菜田间管理等,浙江农林大学专家编制了系列资料……专家们编制的相关技术资料,不仅在学校网站、微信等平台传播,还在省科技厅、林业局等单位的微信以及很多自媒体上传播,受到了农民和农林业种养殖大户的欢迎。
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科技人员先后开展电话、视频等远程技术服务200余次;根据各地对农林技术的需求,组织专家编写防疫应对技术操作规范80余条,编制各类农业生产技术20多件,累计转发超过10万+;先后录制各类技术指导视频20余部、开展网上课堂20余次,服务面覆盖全省112个乡镇,130家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
“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发挥科技优势助农春耕生产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专家教授既是老师也是科技人员,在疫情面前,我们高校开学时间虽然延迟了,但是发挥科技优势服务农林业春耕复产却不能延迟。利用科研成果助力农业生产,真正把论文‘写’在抗疫情助春耕的大地上,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这也是社会赋予高校科研人员的职责。”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处长刘兴泉说。
“云求职”助力就业招聘
疫情的发生,对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浙江农林大学积极运用各类“云端”平台,鼓励广大学生通过“云求职”积极参与就业工作,减少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为确保学生安全,浙江农林大学要求,在疫情尚未解除之前,暂停各类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与此同时,学校联合智联招聘等企业开展多期网络招聘活动,学校就业网、就业公众号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就业信息。各个学院则大力宣传各类线上招聘内容,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全面性、针对性和精准性,有效帮助毕业生择业、就业。
学校还主动运用网络平台上引入简历写作、面试辅导、情绪调控、心态调整等在线就业指导课程;开通线上生涯规划咨询服务,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实施毕业生推荐、政审、签约、派遣等手续网上办理,发布《浙江农林大学就业工作指南》,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助力学生就业。
此外,通过排查,浙江农林大学全面掌握家庭困难、心理困难等毕业生群体的择业意向和就业状态,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的动态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扶工作,优先为困难群体推荐岗位,并给予思想引导、经济补助、心理辅导、专门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除了积极运用互联网,开展云教学、云服务、云求职等工作外,有的学院积极举办人才引进远程面试视频会议,参加面试的博士通过视频直播对个人进行了全面展示,面试专家组成员与面试者进行了互动提问;有的学院还通过云端开展毕业答辩工作、工作部署等工作,探索将毕业答辩等工作搬上“云端”;还有的学院则组织师生在“云端”开展“消费者权益日”法律宣传、视频直播呈现校园景观、视频班会等等。
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学校大部分工作都在“云端”有序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