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据了约99%的比重。根据民营中小微企业需求“一人多岗”的复合型人才之特点,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以明晰办学定位为前提,以设置适用、实用专业为基础,以课程、教材、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以聚焦民营中小微企业实际问题的科技研发为支撑,形成了“一学、二做、三服务,与民营中小微企业共俱进”的办学特色,办学40年以来,为民营中小微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全科型”人才,受到社会欢迎。
坚持“民校服务民企”,培养“全科型”人才
民营中小微企业同大型企业在岗位人才需求方面有较大差异。大型企业岗位分工精细,注重人才的专业性,需要“一岗多人”;而民营中小微企业因其规模小、人员少,往往需要“一人多岗”。鉴此,他们除了关注人才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外,更注重人才的复合性、实用性,更需要“上手快、后劲足、一专多能”的“全科型”人才。
为此学院在深入浙江省110余家民营中小微企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为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牢固树立了“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全科型”人才培养理念,逐步探索出了面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培养“全科型”人才的有效路径,形成了“学民营中小微企业所学,做民营中小微企业所做,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所需,与民营中小微企业共俱进”的办学特色,受到社会的肯定与欢迎。
开展五 “群”建设,探索“全科型”人才培养路径
专业群建设——人才类型适应浙江省民营中小微企业之需求。民营中小微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有待依托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群结构来支撑。一是根据浙江省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布局、优化学院的专业结构,构建了财务会计类、商务贸易类、智能技术类等7个专业群;二是设置了“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跨境电子商务”等38个专业,每个专业每年至少邀请民营中小微企业的3位技术人员论证制订面向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每年与民营中小微企业专家一起对所有专业开展一次评估、整改、提升活动。目前建设有教育部认定的骨干专业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8个。
课程群建设——课程开发突出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之特色。民营中小微企业所需人才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撑。首先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每个专业均构建了至少由3门课程组成的体现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课程群;其次开发并设置了《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实务》、《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报表解读》、《民营中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实务》等44门 “面向民营中小微企业人才培养”的系列课程。
教材群建设——教学内容满足“全科型”人才培养之需要。“全科型”人才培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支撑,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学院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并出版了《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等面向民营中小微企业人才培养的系列教材40部。其中,教育部规划教材2部,省级重点教材7部、“十二五”优秀教材5部、“十三五”新形态立体化教材6部。
实训基地群建设——技能训练围绕培养“一专多能”之重点。目前学院共建有校外实训基地291个,其中88.1%为民营中小微企业,近五年累计接待学生实习16623人次,占实习总人数的88.5 %。 校企合作共建了“民营中小微企业服务与管理”、“中小企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教育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
科研基地群建设——研究内容聚焦民营中小微企业之急需。建立了“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研究所”等3个校级研究所。仅近5年,以解决浙江省民营中小微企业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先后完成相关课题39项、技术研发项目11项、应用专利6项、咨询报告375份,出版面向民营中小微企业研究的《浙江外贸中小企业问题研究》等专著26部、出版教材40部,发表相关专题论文46篇。
对区域民营中小微企业人才贡献度高,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学院在服务浙江省民营中小微企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地方和区域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从2007年至今,面向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累计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达5.9万人次,共向社会输送高职毕业生40717人。近五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平均占98.12%,其中在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就业占79.33%,“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全科型”实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被誉为“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先后被民革中央授予“民革全国办学先进集体”称号,被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联合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民办学校”,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授予“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奖”,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民办教育协作会授予“民办高职内涵建设优秀院校”,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全国商业服务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院校”。
(作者:杜宝山,现任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